報告: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空氣污染源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林森2006年11月8日華盛頓報導)國際機構星期二發表的最新報告說,中國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空氣污染源。評論人士說,這份報告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應該是一個震動,或許會成為中國下更大決心加強環保工作的契機。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機構發表報告說,儘管有京都協定書的約束,但是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過去的十多年間仍然大幅度提高,中國到2009年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污染源。國際能源機構這一最新預期時間比早先的預期提前了將近10年。

*何亮亮:應對中國是震驚*

中國的評論人士表示,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的報告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應該是一個震驚。香港時事評論員何亮亮說:“因為中國最近20多年以來經濟快速增長,能源的利用也在增長,而且能源利用的增長超過了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中國的經濟仍然是個粗放型的經濟,在利用能源的同時對環境保護的工作肯定是做得很不夠的。我認為國際能源機構發表的這個報告應該對中國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

何亮亮認為,國際能源機構的這個預測很有可能會成為中國政府下更大的決心加強環保工作的契機。中國政府現在強調建立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放在經濟領域來講就是必須強調可持續發展和綠色GDP,而不是單純地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

*中國不受京都議定書約束*

國際能源機構是一個擁有26個成員國的政府間合作組織,其成員主要是美、英、法等工業化國家。亞太地區的成員國有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中國目前的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炭和石油,再加上火力發電的技術和設備陳舊,所以導致嚴重的污染。這一狀況引起環境科學家的擔憂,因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受京都協定書關於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約束。在今後的25年間,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來源。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過去20多年來的經濟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儘管中國政府近年來把環境保護提到了議事日程,民眾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高,但是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官員為了追求政績,不顧環保而發展高污染工業的現象非常普遍。

香港時事評論員何亮亮說:“問題是中國地方很大,用中國的老話說就是天高皇帝遠,有許多北京管不了、也不可能管的地方。即便這些地方的政府仍然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而且民眾即使是深受其害,但是民眾的收入得到了提高。而且由於體制的原因,中國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渠道也無法得到保證,甚至包括人大和媒體也都不能夠發出有效的聲音。所以說,中國在這方面有非常大的改善的空間的。”

*中國官員:仍不夠維持人民生活*

國際能源機構表示,中國由於空氣污染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3%到8%。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全球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249億8千萬噸,其中美國占57億2千萬噸,中國占37億2千萬噸。

中國國家發改委負責氣候變化的官員高廣生表示,中國願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是,中國以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進行的生產活動還不夠維持全國人民的生活。中國在減少排放量方面的進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發達國家兌現資金援助和技術轉讓承諾的情況。

〔自由時報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據報導,儘管中國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但是過去十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大幅攀升。國際能源總署(IEA )表示,中國將比以往專家所預估的提早十年,在2010年以前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污染源。

中國有七十%的能源依賴「高污染」的石油與煤炭,再加上國內多數火力發電廠技術落後,導致污染問題雪上加霜。中國官方數字顯示,中國2005年興建火力發電廠的速度,平均每三天一座,這還不包括未經中央政府核准興建的數目。

據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由於大量燃燒煤炭,中國在世界十大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便佔了五個名額。該機構並表示,中國空氣污染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三%至八%,能源部門是造成中國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罪魁禍首。

報導指出,中國到二○三○年之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一倍,並將佔全球二氧化碳增加量的三十九%。而二氧化碳向來被視為是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禍首。不過在國際環保政策中,最為弔詭之處在於,身為開發中國家的中國,並非工業化國家,所以被排除在京都議定書的規範對象之外,沒有義務減少本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燃煤 全球空污禍首
中國23省公布經濟半年報 16省低於年度目標
中共前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主動投案
蘭州多區出現刺激性氣味 有市民入睡後被臭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