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疾病百科

診斷糖尿病未來靠腰圍 國健局改準則取消BMI

【大紀元11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五日電)診斷心血管、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未來得靠「腰」!,跟進國際標準,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國內九個醫學會的共同建議下,決定修改現行的「代謝症候群診斷準則」,取消身體質量指數(BMI),而以腰圍為預測代謝症候群標準。

國健局今天舉辦「九十五年代謝症候群防治工作手冊研討會」,會中包括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肥胖醫學會、高血壓醫學會等九個醫學會,一致建議應跟進歐美做法,修改現行的診斷準則。

國健局也同意這項看法,決定取消現行以BMI為主的診斷準則,改以男性腰圍不超過九十公分、女性不超過八十公分的警戒標準,做為預測罹患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的重要依據。

新的診斷準則同時下修空腹血糖值,從一百一十,修正為一百,從嚴認定前期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國健局組長徐瑞祥表示,國內外研究都顯示,「中廣」型身材,即腹部肥胖的人,是代謝症候群最主要的高危險群,且引用腰圍警戒值來預測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風險,也遠比使用BMI值來得更加密切、更有相關性,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歐美各國也一直是以腰圍做為診斷標準。

診斷準則修改是否會導致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大增,增加醫療負擔?徐瑞祥強調並不致於如此,因為在取消BMI 值的同時,準則也加嚴空腹血糖值的標準,一上一下間,評估實施後認定的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應與目前的百分之十五,相差不多。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祝年豐說,BMI值是項相對的數值,因此相同身高、體重的人,不論平時有無運動習慣、身材體型如何,都會擁有相同的數值,並無法真實呈現出健康狀況,而腰圍則是絕對數值,可以直接點出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

不過,祝年豐指出,BMI值仍是判定一個人是否「肥胖」的最好方式,因為透過數值,可以看出全身體脂肪的分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