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宋代皇帝和中醫中藥

人氣: 91
【字號】    
   標籤: tags: ,

在這個時期裏,中醫藥事業也得到了巨大的進展。出版了醫學百科全書《聖濟總錄》、編輯了21卷本的《圖經本草》、鑄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具立體針灸教學用的銅人、創辦了國家醫學院、制藥廠及頗有規模的醫院。所有這些成就,和北宋歷代重視醫藥事業,甚至有些帝王本人就是醫學家、藥學家的狀況是分不開的。

宋太宗趙炅遠在登基之前,在自己的封地裏,便非常留心醫術方藥。經多年辛苦收集,竟“藏有名方千餘首,皆有驗”。當時潭州人釋洪蘊,以醫鳴人,趙炅聞訊,以皇太子身份,拜釋洪蘊爲師,請他爲己講解方藥知識。

西元976年,趙炅執政,親自下詔在京師(今之開封)置香藥交易院。此舉促進了中外名貴藥材的交流,並由此而産生了許多“香藥”爲主的中成藥。在他執政的第3年,便“召翰林醫官各具家傳經驗方以獻”,這樣竟獲得驗方“萬餘首”,經過14年終於完成了巨著——《太平聖惠方》,宋太宗趙炅親筆作序。爲了造福百姓,不惜重金“令雕刻印板,遍施華夏”。

宋太宗晚年還下昭創辦了禦藥院,其職責是專門掌管帝王用藥及保管國內外進獻的珍貴藥材,並且整理出了我國第一部宮廷內的成方製劑規範——《禦藥院方》,計11卷,對後世頗有影響。宋太宗重視醫療衛生事業,對以後北宋皇帝的影響很大。

宋真宗在位24年,他受到了太宗的直接教導,也有一定的醫術。當時宣龍兔閣杜鎬突得重病,宋真宗親自“調藥飲之”,說明瞭他對藥物調製的熟悉程度。高相國有疾後,他針對病情,親自查閱《禦藥院方》,選“生犀丸”賜給高相國,以祛痰清目而進飲食。

據《本草綱目·34卷·蘇合香》記載:宋真宗曾因太尉王欽苦氣弱多病,便面賜藥酒一瓶,雲“可以和氣血,辟外邪”,令空腹飲之。王飲後“大覺寬健,次日稱謝。”宋真宗說:“此蘇合香酒也,極能調和五臟,卻腹中諸疾。”並且他還在朝上向大臣們詳述該酒的製備方法,自此,“臣宦之家皆仿爲之,遂此方盛於時。”表現了真宗對藥物製備工藝的精通。《宋史》記載:大臣王旦患病,他曾“禦手調藥,並以薯蕷粥爲賜”以調養身體,以利康復。宋真宗豐富的衛生保健方面的實踐,無疑促進了當時醫學的發展。

宋仁宗在位達41年之久,史書稱他爲“恭儉仁恕,慎刑愛民,爲有宋第一明主”。他執政才三年,便令針灸學家王惟一監鑄針灸銅人,並編寫《銅人腧穴針灸圖經》。1027年10月銅人鑄成,1030年又把《圖經》範刻於石板上,陳列於市中心的大相國寺內,供人自由參觀學習,這對針灸知識的普及有極大促進作用。石刻的題篆爲宋仁宗親筆禦書,並指令大學士夏竦爲《圖經》作序。

爲了進一步完善本草學,他“又詔天下郡縣,呈上所産藥本”,令蘇頌主持編寫了大型圖文並茂的本草工具書——《圖經本草》。宋仁宗自己也專研方劑,他在古方“甘桔湯”中,加了荊芥、防風、連翹三味藥,通治咽喉口舌諸病,“遂名三聖湯,極言其驗也”。宋仁宗最大的貢獻是成立了校正醫書局,並廣泛普及了醫經、本草和針灸的知識,使醫藥活動達到了高潮,出現了“不爲良相,便爲良醫”的局面。

除了上述三位皇帝以外,其他像宋太祖、宋神宗、宋徽宗等也很注重醫藥事業的發展。如宋太祖時,“甯州貢獻琥珀枕”,太祖認爲琥珀可以入藥,何必當枕頭?於是“碎以賜軍士敷金創”。宋神宗則詔天下名醫,“各以效方奏進”,最終編成了《太醫局方》。

宋徽宗執政不久,便設安濟坊(即療養院),採納何執中的建議,而於全國設立熟藥所(即制藥廠);合併成立了國家醫藥和劑局和醫藥惠民局;並於1112年,親自編成了《聖濟總錄》一書,書中展現了他不同一般的醫學水平,斯書理法方藥皆備,是我國惟一一部由帝王本人執筆編撰的醫著。

北宋早期和中期社會環境比較穩定,經濟較快發展,再加上帝王大多重視醫學,這種狀況對促進祖國醫藥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來源 : 中國中醫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