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四日電)今天下午在台北科教館舉辦的「2006年金羿獎—太陽光電地標建物應用設計暨創意應用觀摩競賽」中,設計者將古老的新竹車站加上太陽光電,成功改造都市景觀和行人安全;還有在台灣西南沿岸的養殖漁業和太陽光電結合,一改偷電的臭名,不但電力自給自足,還能回賣台電,再賺一筆。
經濟部能源局指導,工業技術研究院主辦的「2006年金羿獎—太陽光電地標建物應用設計暨創意應用觀摩競賽」,參賽者飆創意,各種想像不到的創意幾乎展露無遺,而且往往還發揮許多連當初設計者都沒想到的附加價值。
在「太陽光電地標遠物應用設計組」中,第二名的「Solar-Aqua Factory—日光漁場」,居然把腦筋動到西南沿海的養殖業者頭上;設計團隊之一的王詩婷,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和目前在麻省理工就讀的學弟莊智超,看到養殖業者為了打水車供氧而發生偷電情形,甚至冬天低溫時養殖魚缺乏加溫而凍死,因此想到利用太陽光電。
王詩婷說,西南沿海偏僻、空曠、日照猛烈,因此團隊設計一個活動浮箱,內裝馬達和蓄電池,表面有太陽能板,箱子四週可自由加裝水車,利用卡榫將兩個或三個浮箱串起,供應水車的電。
王詩婷指出,台灣西南沿海有45383公頃養殖面積,只要七分之一 (約6750公頃)裝置太陽能板浮箱,一年就能省下一座核四廠的電力,養殖業者不但不用偷電,反而有多餘電力還能回賣給台電公司,再賺一筆,何樂不為,而且可以改變偏僻荒涼的景觀,誰說傳統產業不能高科技化?
另外一位專長建築、經常來往台北新竹的胡捷荏,他有感新竹火車站是90年資歷的巴洛克建築,但車站前人車雜沓,非常危險,因此他將整個車站連同左右兩邊全部用太陽能板和玻璃包覆著,太陽能板置於屋頂,前方是玻璃帷幕,但後方面對鐵軌及左右兩邊均留有大片鏤空,供通風使用。
胡捷荏表示,利用火車進站時壓縮附近空氣形成負壓,強迫帶動空氣流通,自然把熱氣帶走,加上帷幕內還有噴水池可協助降低溫度,所有車輛從站前的中華路二段進入地下,再從另一端離站,形成了人車分離,不再雜沓危險。
他說,屋頂上太陽能板有3000平方公尺,一年產生的電力足供64戶4口之家一年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