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潭健康小站 進駐三義客家書院
【大紀元11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勳騰/三義報導〕三義鄉客家書院整修完成後,因使用率不高,被質疑是「養蚊子」,三義衛生所利用該空間做為雙潭村健康小站,昨天揭牌啟用;附近老人們說,以後就可就近量血壓,相當方便。
位在三義鄉雙潭村的客家書院已有120年歷史,清末秀才吳秉睿在此開辦私塾,成為地方教育場所;民國20年至50年代,吳秉睿之子在此經營「精米所」(即碾米廠 ),成為三義聚落的集穀中心,一直到民國60年吳秉睿之子去世後,「精米所」才結束營業。
民國90年間,吳秉睿之孫、也就是銅鑼鄉文林國中校長吳景豐,對客家文化傳承有深切的使命感,慷慨捐出此棟兩層樓古厝成立「三義客家書院」。
三義鄉公所前年向行政院客委會爭取180萬元經費進行修建,工程於前年11月完成,一樓為可容納40人以上的教室,二樓展示古文物及老照片;整棟建築代表客家聚落意象,相當醒目。
落成後,雖然每週二至週日開放參觀,因使用率不高,被地方人士質疑是「養蚊子」,經三義鄉衛生所爭取,決定在客家書院內成立雙潭村小站,每週二、四提供附近老人量血壓、體脂及血糖服務,平常還是開放參觀。
每週二、四 健康服務
雙潭健康小站昨天由鄉公所秘書宋國禎、鄉代會主席鄭淑如、雙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振芳共同揭牌,健康小站志工2、30人共襄盛舉。
前雙潭村長吳兆梅說,書院兼做健康小站,不僅可提高使用率,也不會被外界批評淪為「養蚊子」,可說是一舉兩得,希望相關單位能再補助一些文康設備,成為社區老人休憩場所。
書院小檔案
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跟一般的學堂、私塾不同,是以收藏圖書和教授專門學問為主的地方,每一所書院都是當地教育和文化中心,早期書院多由官民倡建,主要在傳授知識學問,並無任何學位與資格,與注重科舉考試而教育的官學,有很大差別。
台灣的書院以康熙22年設立的台南西定坊書院最早,全台最多曾有60幾所書院,現仍然存在的書院建築,都成了珍貴古蹟,像台北縣泰山鄉明志書院、澎湖縣文石書院等。(資料來源:摘自網路 )
活化閒置公共建設 考驗執政者
記者張勳騰/特稿
三義鄉客家書院雖然開放參觀已久,但因乏人問津,遭地方人士質疑「養蚊子」,客家書院昨天起搖身一變、增加「社區健康小站」的功能,多元化使用已獲得「一舉兩得」正面回應;縣內閒置公共建設不少,如何再利用考驗執政者的思維。
民選首長與各級民代常以爭取地方建設為要務,但有些建設在經費落袋、興建完成後,因為沒有及時提出營運管理計畫,久而久之淪為「養蚊子」的閒置空間;過一段時間後,行政單位想重新再利用時,又要花一筆經費整修,「冤枉錢永遠花不完」。
三義客家書院日前被媒體及地方人士質疑「養蚊子」,「社區健康小站」如今進駐書院,不但賦予書院多元化用途,更可擺脫外界「養蚊子」刻板印象,這已獲得前村長吳兆梅等地方人士「一舉兩得」的肯定。
縣長劉政鴻上任後,責成專人調查縣內廢棄工廠,盼透過整合及都市更新等方式,讓廢棄工廠再生利用;相同的,縣府也不妨再調查縣內各地閒置公共建設,注入新的發展泉源,給納稅義務人合理交代。
縣內閒置的公共建設頗多,隨著政府財政困窘,建設經費爭取愈來愈不容易,辛苦掙來的地方建設,更應善加管理維護才是,各級民代應善盡監督責任,嚴格督促行政單位找出「養蚊子」的癥結,讓閒置的公共建設再活化起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