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八日電)台灣男性癌症死亡率激增最快的是口腔癌,近五年來新病例增加二成,而且嚼食檳榔者也有年輕化趨勢,以致口腔癌新病人以三十到四十歲為主流,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估,如此下去,台灣的男性口腔癌發生率遲早攀升到世界第一。
今天衛生署舉辦檳榔防制日記者會,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侯勝博指出,過去口腔癌新病例的平均年齡是四十八歲,臨床觀察到,紅唇族趨於年輕,現在新病例以三十到四十歲居多,口腔癌也是二十五到四十四歲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
侯勝博並表示,口腔癌有多發傾向,大約每五個口腔癌患者,就有一人會再得一次口腔癌,愈年輕得口腔癌,一生中愈會再得口腔癌,因為嚼食檳榔會造成整個口腔的纖維化、黏膜細胞染色體突變,即使不再嚼食檳榔,口腔的病變仍在,並在不同部位出現口腔癌。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蕭美玲表示,台灣現有二百萬人嚼食檳榔,這不僅是個人健康問題,也是公共衛生問題,檳榔正是男性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RAC)研究顯示,檳榔是一級致癌物質,即使是單獨嚼食檳榔菁仔,仍會造成口腔病變。
衛生署國健局的調查,整體而言,台灣紅唇族平均是在二十二歲時開始嚼食檳榔,民國九十一年時(西元2002),十八歲以上男性有百分之十七點五嚼食檳榔,到了九十四年(西元2005)時,下降到百分之十五點八。
學界認為,檳榔防制有兩個重要時期,一是就學階段,一是入伍服役,國健局組長孔憲蘭表示,國健局研訂「檳榔健康危害防制五年計畫」,將學校、軍隊列為重點教育場所,也舉辦「戒檳榔就贏」比賽,在司機、營建業等職場、職業工會,營造無檳榔的工作環境。
孔憲蘭說,開徵「檳榔捐」既要民眾的支持,也需 要法令的依據,有實質上的困難,站在衛生署的立場,目前可以先做的事是宣導不吃檳榔,減少紅唇族,長期實施,就會減少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