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武與小白菜》為清末著名的四大冤案之一。據《楊乃武案的本來面目》一書介紹,小白菜丈夫之死,既不是被人毒害,也與楊乃武無關,而是患病吃藥不當所致。
原來,小白菜的丈夫葛品連患丹毒,由於家貧難以求醫,病情愈發沉重,發高熱,雙腿腫痛,身上出現疹瘡。從醫學角度分析,這時該用清熱解毒之涼藥給以調治,但小白菜不懂醫學知識,誤聽了鄰居的話,給丈夫服用了黨參、桂圓之類的補藥,犯了用藥大忌,致使葛的病情更加嚴重,葛品連的臉呈紫黑色,身體虛弱之極。對此,葛品連的母親還認為是病症所致,要小白菜用萬年青、蘿蔔煎汁施救。哪知湯灌下後葛品連氣絕身亡。
由於當時天氣較暖,半夜時分,屍身口鼻便流出淡紅色的血水。葛母不知道丹毒病人服用補藥會口鼻流血而暴亡,聽信有些人的議論,遂報官驗屍。而當時驗屍十分馬虎,銀針未用皂角水擦過就進行查驗,見死者口鼻流出的血液流入眼耳之中,便報稱「七孔流血」。死者指甲灰暗,便稱「指甲毒黑」。加上地方官過去聽說楊乃武與小白菜有姦情,楊乃武又曾得罪過此地方官,遂乘機報復,很快就定為葛品連是被人謀害下了砒霜而死,發生了這件長達三年之久的大冤案。
葛品連之死的醫學教訓是:凡病用藥,必須辨證施治,藥補、食補,必須有所選擇。任何一種藥物或食物都有其特定的適應證,這是由藥食本身所具有的性能、作用所決定的。盲目用藥,輕者加重病情或導致藥源性病變,重者導致死亡。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服用補藥的現象有增無減,無病進補、有病濫補現象較為突出。殊不知,此類作法實是弊多利少。
食補也一樣。大凡食物,皆有寒熱溫涼之屬性,「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體質而論,每個人由於年齡、飲食、疾病、居住環境、稟賦不同,體質各有差異,飲食亦需因人而宜,若補不對證,則越補越虛,甚至變生他病。 (倪合一)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