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規 外資銀行須註冊
【大紀元11月17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王錦時/綜合16日外電報導〕中國新頒佈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規定,在中國營業的外資銀行必須在其境內註冊,才能對一般民眾開辦人民幣存款及金融卡業務,勢將造成在中國營運的外資銀行面臨新障礙。
中國這項新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定於12月11日開始實施。不過分析師表示,這項新的規範,勢將大幅提高外商銀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難度及成本。標準普爾評等服務公司駐北京的信用評等分析師廖強說:「新的規範將會增加外商銀行在中國的營運成本,這也可能是中國政府為提升其本國銀行對外商的競爭力,所作的最後努力。」
外商銀行希望在中國市場經營人民幣貸款、抵押放款及信用卡業務,不過外商銀行在中國的營運一直受到營業項目的限制,同時設立分行的審批時間更長達六個月,都使外商銀行在中國的業務開展面臨重重阻礙。
根據中國新發佈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規定,在中國營運的外國銀行分行,應當由其總行無償撥付,至少二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營運資金;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分行,應當由其總行撥付至少一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營運資金。
外商獨資銀行或合資銀行若要在中國經營一般人民幣業務,其註冊資本需達到人民幣十億元(約合1.27億美元 );外國銀行分行不能發行金融卡,只可吸收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存款。中國銀監會表示,外資銀行在中國註冊的審批程序將需要一到三個月的時間。
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王兆星表示,外資銀行在中國註冊是基於自願;中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宋大涵指出,外國銀行轉為中國註冊的法人銀行,仍將繼續享受稅收優惠。
扭曲開放 保護中國本土銀行
編譯王錦時/特譯
中國發佈新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中國官員雖然表示,這是為了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的承諾,對外資銀行採行開放措施及國民待遇;不過從中國對外資銀行的實際規範來看,似乎仍傾向於限制外商銀行的競爭,以保護中國本土銀行。
分析師表示,中國的銀行大多數為國有,由於過去一向都在一個比較封閉而缺乏外來競爭的環境中經營,加上其金融監理及內控也都比較鬆散,使得中國多數銀行所承擔的不良放款明顯偏高,導致其經營體質普遍脆弱。雖然近來中國政府採取了一些金融改革措施,不過其成效仍相當有限。
至於中國加入WTO時承諾,在今年底前將對外商銀行開放市場。包括美系的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歐系的匯豐銀行、渣打銀行,這些在全球金融市場叱吒風雲的跨國銀行業巨擘,挾其豐沛的全球金融資源、先進的經營管理系統及豐富多樣的金融商品,一旦中國市場對這些大型的跨國銀行全面開放,中國本土的銀行必將無力招架,而不易存活。
分析師指出,中國政府在必須信守開放承諾的情況下,又必須設法保護其本國銀行繼續經營機會的情況下,於是修訂了一個「名為開放,實為限制」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規定外商銀行若要在中國市場經營中國當地民眾的個人人民幣業務,就必須註冊為中國的法人機構;未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外商銀行,只能吸收100萬元人民幣以上存款,也不能發行金融卡。
這種規範使得外商銀行在中國境內經營,將面臨成本升高及可能面對中國政府行政裁量權的重重障礙,對外商銀行形成不公平競爭環境,這也可能不符WTO自由貿易規範。
因此,未來其他WTO會員國,是否會對中國這種扭曲開放原則的法規,提出申訴,仍值得觀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