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新生北路、松江路公車專用道(長安東路至八德路 )啟用後,部分原本行駛松江路公車專用道的路線,因配合動線調整改道,但原本在專用道上的公車站牌資訊並未更動,讓不知情民眾繼續在專用道上癡癡地等,就是盼不到要坐的公車。
配合新的公車專用道啟用,總計有四十一、二○三及二六五等公車路線調整動線。交通局二科表示,新生北路新增的這段公車專用道,從8日啟用以來,曾經連續三天上班日上下午尖峰時間,派有引導人員在現場協助民眾至正確公車站位搭乘公車,但為何舊有的站牌資訊沒有更新,必須再做瞭解,若有錯誤會立即改進。
民眾批評,交通局難道不曉得有很多公車族,例如要看病的老人家,是在離峰時間搭公車?未能在站牌資訊提供最近站台位置的資訊,至少也應把已不在公車專用道上等車的路線塗銷掉,害得很多人怎麼等都等不到公車。
經常坐四十一路公車的王小姐說,她原本以為是公車脫班、誤點,打電話要向交通局投訴,結果原來該投訴的對象就是交通局,她認為市府很喜歡做公車專用道等硬體工程,但最起碼該提供正確的公車資訊,卻是不及格。
四十一路公車調整為原行駛松江路公車專用道,於松江路、長春路口前,切出行駛外側慢車道,北轉西行駛長春路;六六五路公車調整停靠公車專用道「長安松江路口」站位後,切出專用道行駛松江路慢車道;二○三路公車調整行駛松江路公車專用道北轉東行駛八德路後接回原線。
事故死亡率 運輸類最高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台北市衛生局昨天公布事故傷害死亡等相關統計,結果發現,近五年來,北市以運輸事故的發生率最高,佔百分之四十四點三,其次為意外墜落(含跌倒 ),佔百分之二十點七、淹死溺水百分之九點七;各年齡層的事故傷害死因也各有不同。
衛生局統計室主任陳靜宜指出,九十四年北市事故傷害死亡四一五人中,男性三一二人佔七成五,女性一○三人佔兩成五,死亡率分別為每十萬人口二十四點三二人與七點七一人,男性為女性的三點二倍。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在運輸事故、意外中毒、火焰意外及淹死溺水的死亡率均為女性三點一倍以上。陳靜宜分析,這應與兩性使用的交通工具、工作性質與活動方式的差異性有相關。
進一步觀察近五年的事故傷害統計,陳靜宜表示,各年齡層最容易發生的意外事故包括,未滿一歲的嬰兒最主要的意外事故是吸入異物窒息死亡,佔百分之三十六,因為嬰兒比較沒有自行控制的能力。
另外,一至四歲的幼年組中意外中毒比率占百分之十七點一,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容易亂拿東西往嘴裡塞;運輸事故的比例也佔百分之十七點一。
值得注意的是,少年(五至十四歲 )、青年(十五至廿四歲 )、壯年(廿五至四十四歲 )、中年(四十五至六十四歲 )及老年(六十五歲以上 )最重要的事故傷害死因均為運輸事故,所佔比率均超過百分之二十七,其中青年組的比率最高,運輸事故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三點五。
亂拆候車亭 公車族受日曬雨淋
〔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台北市交通局更新松江路公車專用道沿線候車亭,在未確定何時安裝新的,前幾天就拆除原有候車亭,這幾天氣候多變化,公車族站在空蕩蕩的站台區,飽受風吹日曬雨淋之苦,更令民眾感到不滿的是,站牌隨意放置地上,民眾要看公車路線還得蹲下趴著頭看,不文雅又不方便,大罵市府糟蹋公車族人權。
交通局二科專員常華珍表示,松江路公車專用道沿線包括松江民權、松江民生、松江長春(南北各一 )及松江長安等五個站台區,都是民國八十三年時興建的老舊候車亭,因此予以拆除,將換上其他街道家具路段更新、但還勘用的候車亭,提供民眾舒適的候車環境。
不過,公車族「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候車亭在上星期五被拆除後,空蕩蕩的站台區毫無遮蔽物,偏偏這幾天一下子氣溫驟降、一下又突然下大雨,昨天又變成豔陽高照的好天氣,民眾等車猶如「洗三溫暖」,打電話向交通局詢問何時會安裝新候車亭,得到的答案竟然是「還不確定」。
更令公車族氣憤的是,公車站牌資訊竟然隨意掛立在地上,民眾要找可以搭的公車路線,還得彎腰、蹲下才看得清楚,穿短裙的女性朋友擔心「春光外洩」,老先生還因此閃到腰!
許多公車族批評,如果還未確定何時安裝,為什麼急著把原有候車亭拆除,又把站牌資訊隨意放置糟蹋人,從這些細節就可看出市府的老大心態,根本沒把公車族當人看。
交通局二科在媒體質疑下,從不確定安裝時間,改為最晚這個星期四前安裝完成,同時會要求維修廠商改善站牌資訊的放置方式,並請這段時間希望公車族能夠多包涵、忍耐。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