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生命力】心在桃花源——御書房主人簡秀芽
我在高雄文化中心附近,攔住一位正在停放自行車的中年婦人,詢問「御書房」方向,她向我微微一笑,手指著前方,「喏,那邊,沿著圍牆,過了馬路,就在對面。」她的眼神中有種瞭解的笑意;我沿著寬闊的人行道前行。不意,卻在看見「御書房」的剎那,笑了出來,這正是三年前,朋友推薦我一定要來的地方。
充滿著人文質樸氣息的御書房。 |
書房與我 走在記憶的陽光中
在陽光照射下,芭蕉的綠意躍染上大片的窗,書房卻十分靜默,像是在等待什麼。走過人生22個春天,御書房的主人簡秀芽告訴我們,御書房故事的確很多,不管在哪個時期,御書房或多或少都曾出現在某個高雄人的生活裡,及至心中的深處。兩位業務人員走進御書房,坐下來後決定不談業務了,他說:「難得見到簡姐,談談心吧!」
窗外的綠意人與人、自然相生相惜。 |
整個下午他回憶著當年與女友在此度過的日子,另一位同伴說:我也是在這裡談戀愛的……;幾位好友陸續走近書房,坐了下來,又有些朋友陸續走近,5人座的位置擠了8、9人,大家都是舊識又巧遇於書房,談著談著忽然有人說:「我們大家都有些改變,有人換工作,有人結婚生子了,只有一人沒變,因為簡姐沒變、書房沒變,我們才能在此相逢。」
書房倒影人生
御書房裡方桌木椅、室燈書櫃多年來不曾搬動,客人一進門輕易可以遇見自己的當年。在書房的柔和燈光下,王昭華念讀的歌詩輕迴在空氣裡,得豎起耳朵專心聽,才能將這細細的如絲的聲音聽進耳裡。
書房的詩籤:走過晨昏、渡過秋冬,不知看盡多少青春與苦愁。 |
每個位置簡秀芽都親自坐過,確定每個位置都能讓人有安定下來的感覺,才將位置訂好。書房牆上的畫與桌上的擺置全都是藝術家的創作,就像書房沒有假花假草一樣,書房所見都是真。
陶藝家的作品。 |
林鳳珠的台語詩手稿與蕭一的木雕,可以說是書房心情風景。 |
書房的客人更是她極為重視的,御書房地下室是生活劇場,安排許多新鮮有趣的課程或活動,還有一間小型錄音室。從生機飲食、繪本閱讀、舞蹈、動畫、曾老師電影課、跳蚤市場等等,她將這些活動設定為書房提供的分享服務,喜歡的人就常來這裡隨著簡秀芽一同遊戲人間,一起成長。
不少客人習慣瀏覽一遍擺在書房入口處的最新藝文訊息。 |
客人會發現到書房有許多體貼的小創意,比如找錢袋。簡秀芽回憶當初書房開幕時,台灣普遍有找零當小費的風氣,為免客人付帳時的小尷尬,書房設計了小小的找錢袋,讓客人自然受下他應找的零錢。現在書房的找錢袋,除了找零的原意之外,還有一個小期待,希望客人能將意見裝在袋子裡寄回或交給書房,她希望書房不斷進步。
御書房貼心找錢袋。 |
御書房裡面有許多新鮮的令人垂涎的鮮美食料,苦茶油麵線用古樸的陶碗盛上,苦茶油來自簡秀芽家鄉的釀造,背負了食客們深深的期待的純味。
備受食客歡迎的「苦茶油麵線」。 |
使用生魚片等級的鱈魚餐。 |
*****
起舞山間 躍落凡塵
她是山的孩子,山教她容忍,教她開闊,還教會了她以無比的樂觀面對起伏人生路。
簡秀芽護理學校畢業後,醫院的工作總是不能滿足她喜歡嘗試與創新的個性,又因尚未有面對老病死的能力而常覺傷感,於是試著轉換跑道,當過業務員,嘗試流動、新鮮的人生。山裡來的孩子又因太單純而難於入社會,而處處受苦。
曾有灰色的4年,25歲那年的一場車禍,讓她體驗到死亡原來在一呼吸間,誰都不能僥倖。這是她人生一大轉淚點,從此,這個生死經歷帶她凌空起飛,越過山巔,來到另一處人生起點。因為這場車禍住院一週餘,腦震盪的後遺症卻跟著她出院,她常處於發呆狀態,什麼都無法記憶,一轉頭,就忘了自己剛剛說過什麼,書翻過兩頁,就忘了前面讀過什麼,她得對人家不停的說對不起;她也說不上是什麼味,因為沒法記憶;她說,這樣也好,車禍的痛苦一點也記不起來。
嬌俏的人生萎縮了整整兩個寒冬,她曾經以為,自己大概報廢了。然而山教給她的內功卻一點沒丟,逐漸發酵,她告訴自己,書讀過忘了,那就再讀一遍吧,反正也閒閒沒事,她不斷想辦法讓自己練習閱讀,民間療法燉豬腦川芎給自己吃。偶然間,一位醫界的朋友得知她的情況後,建議她服用特定藥物,在朋友的幫助下,她又一點一滴的恢復記憶,走回了自己的路。
簡秀芽對人沒有什麼防範,有的朋友談深一點,有的朋友談淺一點,都是有緣。她形容自己,像一個打開窗戶的空間,風進來,風出去,她都歡迎。簡秀芽說,以光明交會的一定也是光明,相得益彰。人生路上,受傷難免,但也從每一個因緣得到學習,她與丈夫的價值觀接近,樂觀看待人與事,就算有不盡完美的人間世,念頭一轉,又向前跨出了一步,簡秀芽的人生哲學是,所有的人都是老師,所有的事都為了學習。
充滿古意御棉屋的一角。 |
*****
守著一個心靈的家
她是一株生在人間青蔥的芽,並不奮力往上頂,隨其自然的長著,因她已找到人生彼岸。
心靈上的談話幾乎可以餵飽簡秀芽,她說,人體的身體儲存的能量是夠的,偶爾一頓沒進食並不需要太緊張,反而精神的糧食不能忽略。她說:一般見面都問候你吃飯了沒?卻少有人會問:你今天靜坐了沒?可見物質維持生命的基本需要,比較急切而被普遍重視,心靈上的需要比較深層,往往被表面需求掩蓋,就算內在有所需求聲音也往往微弱,容易被外層的現實合理化的覆蓋。
但內在深層的淨化和養活身體的需要是同等重要的,原則上,她早上以一小時的靜坐開啟每一天,睡前以一小時作為一天的結束,食物一天兩餐,靜坐也兩餐。 人的心靈痛苦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設法找尋出路,她說,一種是先知先覺,在還沒有遇到痛苦已經先行尋覓;一種是痛苦到不行才去找出路,最後一種則是痛苦到不行卻依然不知尋求出路。
簡秀芽建議,走出城市,到大自然裡,摒棄生活中的舊有娛樂、習氣,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到這樣的環境去學習,人就會被洗淨。在城市中,不妨找一些身心整體的運動,例如瑜珈、太極,讓自己保持好的身心狀況。「快樂如果能夠墊奠基在成長上,才能讓你安心。安心之後,才會是真正的快樂。」
簡秀芽開設御書房之初,幾年沒見的美國在台傳教士白先生一見面就說:「喔!這是你的地方,你的衣服,你的攝影,你的感覺!你開了一個倉庫放你收藏的所有東西。」白先生說對了,簡秀芽就是要開一個空間容納美好的人事物,開創一個真善美的人間世。
書房後有個「棉屋」,手工棉衣在陽光照拂下,顯得十分燦爛。 |
22年不變的心,堅定的杵著,面對多變的世事,書房似乎有種使命感。每天開啟大門,歡迎新朋友來認識老地方,也歡迎老朋友回來拾起某些記憶,城市多變,人心不安,有一處不變的悠閒空間讓忙碌多變的行人落腳,也讓四散的友人回來相聚。從某個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家,心靈的家,溫飽的家。而,簡秀芽以書房這空間和來往的朋友分享她的生命,也以這地方自求成長。@*(//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