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傳統文化】拾金不昧匾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安賢賢出生於清朝光緒年間,河北省讚皇縣北街人,長大以後嫁到了南關姓鄭的人家。安氏從小心地善良,敬佛行善,尊老愛幼,是出了名的大好人,民國年間,她的門前曾掛過三個匾,一個是賢孝匾、一個是拾金不昧匾,還有一個是合鄉匾。合鄉匾是說鄉親們沒有一個不和她和睦相處的,人人敬佩她,是個大好人。

特別是拾金不昧,民國初有一個山西商人把全年經營的一千多塊大洋錢裝在布袋裡放到毛驢身上,準備回山西老家過年,可是轉眼間毛驢馱著錢跑了,可把那個山西人給急壞了。

那頭毛驢後來跑到了安賢賢家裡,她一看有一頭毛驢馱著個袋子跑進來了,她就到門口四處看了一下,「怎麼沒有人呀?」他把毛驢拴了起來,打開袋子一看裝了許多洋錢,就趕緊喊大兒子讓他寫告示貼到了四個城門,怕有人冒來領錢,所以告示上只寫了一頭驢,沒有寫錢。

山西商人看到告示找到安氏家裡一看果真是自己的,準備領走。安賢賢問他驢上面馱著東西沒有?山西人說:「這驢都丟了,錢還會有嗎?」安賢賢一看這是真的失主,就讓兒子把錢袋拿給山西人看,說:「你數數看看對不對。」失主一看錢一分也沒少,感激的說要分給她一半,但是她婉言謝絕了。其實安賢賢那時丈夫已經去世了,自己和三個未成家的兒子過著艱苦的日子。山西商人不知怎樣報答,就跑到大街找了一家工匠做了個「拾金不昧」的匾,掛到了安賢賢的大門上。

【明慧網】(//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有一天,他對長史郭孝恪說:“現在魏公已經歸附大唐,這裏的人和土地都歸魏公所有,我如果自己上表獻給朝廷,這就是利用主上的失敗,來為自己邀功,以求換取富貴,我視此為恥辱。現在應該把州縣的所有土地和軍人戶口等整理登記造冊,然後全部呈交給魏公,讓魏公自己獻給朝廷,這樣就是魏公的功勞了。”
  • 為弘揚中華文化之傳統精髓--孔子文化﹐紀念這位兩千五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遠古就已經推行世界大同理想被尊為儒家思想﹐後來對世界文化史的影響舉世矚目﹐如今已經跨出國界﹐成為海外華裔繼承中華傳統和文化的基石﹐現今在華裔之中不斷得到傳承。今年在孔子誕辰2557 周年之時﹐美東中文學校分會發起﹐中美文化協會和紐約中華公所協助以及大紐約地區各個中文學校師生家長的支持﹐組織者們於在大紐約地區舉辦祭孔大典﹐籍由華裔第二代學習中文之過程中將中華文化孔子儒家精神寓教於樂﹐使之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合格人才﹐同時加強主流社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
  • 金庸大師的武俠世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面鏡子。隸屬於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各個範疇、各個方面,在他的小說中都得到了絕妙不俗的展示與表現,包括醫卜星象詩歌賦,琴棋書畫菜酒茶,真可謂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僅從醫道而言,「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塑造描寫的醫者就不下十數位。今僅從中擇選出「四大名醫」一一論述,博諸君會心一笑可也!
  • 10月1日,韓國民眾300餘人在首爾最大的華人城安山市集會遊行,聲援 1400萬中國勇士退出中共,同時呼籲更多中國人認清中共本質,人人都克服恐懼,敢於唾罵中共,加速中共解體。此次活動由韓國退黨服務中心、大紀元時報、法輪大法學會、韓中傳統文化研究會等多個團體共同發起舉辦。
  • 【大紀元10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文宗台北三日電)第十屆臺灣台北文化獎講座今天舉行,台北市文化局指出,四位得主屏風表演劇團藝術總監李國修、人澹如菊茶書院主人李曙韻、當代傳奇劇場創辦人吳興國、雲門舞集武術教練徐紀等現身說法,傳遞傳統文化藝術創意點滴事蹟。
  • 傳統的朝鮮民族服飾之美,不僅表現在整體設計的簡潔明快和色彩的和諧統一上,還有著區別於其他民族服裝的獨有的審美特征和樣式。在朝鮮民族傳統服裝樣式中體現出來的基本特征,源於朝鮮民族固有的傳統文化、民族氣質以及宗教信仰,特別是源於其崇尚自然與和諧統一的質朴的審美意識。2006年9月29日,在韓國高陽舉行了Paik Seol-Heon設計師的民族服裝表演。以下節選一些作品供讀者欣賞。
  • 藏人說:「天山有太陽月亮,人間有達賴班禪。」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那些曾經受到傳統文化教育或濡染的藏人被「洗腦」了,那些本來就是一張白紙的「空腦殼」被不斷灌輸了「革命思想」,加上相當一部分農奴「翻身」了,因此,中共自延安唱起《東方紅》以來的造神運動在西藏同樣贏得了一大片「新神」的地盤。毛崇拜的革命歌曲取代了藏人的達賴和班禪的頌歌。
  • 】(記者賴友容/台南報導)在台灣南部的後壁,每年的中秋節在優雅、古意盎然的古厝裡,結合人文素養與藝術元素,舉辦一場「古厝月夜樂未眠音樂會」,9年來持續受到各界肯定與喜愛,參與的愛好者由百人逐年增加至千人以上的盛況。籌辦音樂會的古厝主人黃崑虎先生表示,希望透過保留完整的古厝、各族群悠揚的樂音,喚起更多人對台灣土地與傳統文化的認同。
  •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是傳統文化中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成語,後來多用作「知錯能改」。西晉時的周處,年輕時曾因為禍害鄉里而被當地百姓將其與猛虎、惡龍同視為天下三害,深惡痛絕。
  • 唐寅 高士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