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藥
書法家常言「心正則筆正」,中醫師臨證處方也有這類問題。唐代詩人蘇拯在《醫心》詩中道:「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珍;今人醫在手,手濫藥不神」 。一個醫生所開的處方,是他的學識、經驗、品格乃至處方時心境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正如一首詩的風格除藝術表現手法、境界外還有作者性格在內一樣。
處方之有效與否,首先在於辨證,而辨證是否悉合病情,又取決於理論素養。精心辨證之後,進而立法、選方和議藥,藥物對人體的作用,便產生了療效。在醫生的學識素養、實踐經驗都具有一定水平的情況下,醫生處方時的心境也很重要。醫生心境安祥,則思考縝密,甚至蘊發出「醫者意也」的靈氣,殊有療效。
處方既能反映患者的病情,也能展示醫生的性格。自信心不強的醫生多是廣原搏鬼,總想多開上幾味藥;處事小心翼翼的醫生,處方多顧此顧彼,不偏不倚,攻補皆用,方雖略有法度,不現大錯,但也難有捷效。
醫生的處方是要對患者負責的,既要如孫思邈所說的「膽欲大心欲小,智欲圓行欲方」,又要敢用奇招重藥,大膽使用偏性很大甚至有一定毒性的藥,「借藥物一性之偏以調吾身之盛衰」(唐容川),主攻病所,以峻藥收功。處方的藝術除選藥合宜和有序組織之外,還表現在藥物的劑量上。
同用一方,因藥量之異而療效有別。有時醫師心緒煩亂,往往對藥量疏於斟酌,甚至在一方之中,各位藥全是一個劑量,說明醫家之急躁。反之,如醫師處方時心境奇佳,則在臨證思維中煥發創新,突破常規,出奇制勝,是所謂「思之思之,鬼神助之」,如《素問‧八正神明論》所說:「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可謂醫家心定,如有神助,患家福至。願醫生們都以最佳心態為患者診病處方。
文章來源:厚樸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