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權法進展及強勢集團和農民
【大紀元10月3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2006年10月31日華盛頓報導)中國人大完成了對引發重大爭議的“物權法”草案六審稿的審議,中國媒體對這部被外界稱為“私有財產法”草案的通過持樂觀態度。如果這部法律草案能夠在明年人大全體會議上通過,這將是中國第一部明確提出保護私有財產的專門法律。
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星期天主持人大常委會,審議了社會各界爭論不休的“物權法”第六稿草案。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說,草案六審稿吸收了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取得了共識。
新華社引述與會的人大常委的話說,草案六審稿體現了中共16大提出的“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精神,體現了依法對國家、集體和私人對合法財產給予平等保護的原則。
物權法作為中國民法的一部份,是一部闡述財產所有權的法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如何確定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各種私有制的法律地位,如何處理私有制和公有制之間的關係成為“物權法”草案中最敏感的問題。
*社會巨變 歷史步伐*
美國華盛頓大學政治系教授蘇珊.懷丁在接受採訪時說,物權法草案以法律形式確認私有財產的合法地位,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事實。
“這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逐步承認私有財產重要性的長期過程中的一部份。1981年國務院正式允許私人農戶合法存在,然後在80年代末通過了管理8名僱員以上的大中型私人企業的規定。此後我們看到一系列逐漸發生的變化:1997年中共15大承認私有部門是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份,2001年資本家被允許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修改憲法,不僅允許私有制的存在,並且鼓勵私有制進行合法保護。”
*馬拉松立法*
物權法的起草工作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2002年12月,物權法一審稿作為民法草案的一部份,提交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初次審議。以後四年期間經歷了六次審議,成為舉世矚目的馬拉松立法,創下了中國人大立法史上的新記錄。
*強勢集團遊說*
一些政府官員和左派學者和經濟學家擔心,明確和強調保護私有財產將導致國有制和公有制權利的流失,使社會財富集中到少數富人手裡。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告訴記者,物權法六審稿是社會強勢集團利益妥協的產物。
“我認為,物權法審議的通過反映了中國的利益集團對於法律制定過程進行遊說的影響力,這次獲得通過的法案強調對於公有財產和私有財產實行平等保護的原則體現了中國強勢集團的利益。過去因為私有產權不受保護,引發了許多問題,比如在私有企業發生的貪污腐敗,會計捲款潛逃,都不算侵犯公有財產,追繳時有困難。所以從2002年開始,凡屬能夠影響立法過程的利益集團,比如全國工商聯的許多成員都是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他們都在不斷地提出這個法律。”
何清漣女士指出,另一方面,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共產黨政府是中國最大的強勢集團,物權法六審稿強調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防止企業併購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條款則反映了政府的利益。
*農民土地所有權最需保護*
中國官方新華社說,物權法既涉及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也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具體利益。但是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認為,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所謂私產只不過是他們購買的住房,而且住房私有權目前也是不徹底的,其他財產只是一些生活資料,所以保護私有財產對他們來說意義並不是很大。何清漣女士認為,中國最需要保護的其實是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土地所有權。
“農村的農民在過去這些年來,由於土地不屬於他們,因此發生了非常多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擁有任意徵用他們土地的制度干預渠道。這次的草案雖然規定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但只是控制,並沒有說禁止。按照中國的實踐,這可能導致失控,結果是農民失去土地。”
長期研究中國土地所有制問題的何清漣女士指出,過去20多年來,中國平均每年有大約100萬農民失去土地,明確記錄在冊的失地農民有8千萬。她敦促中國政府保護這一最大的弱勢群體的權利,保護他們的土地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