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隨著國內產業不斷西移,被視為是國內產業公會龍頭的工業總會,除旗下148個會員團體有超過二分之一陷入入不敷出窘境外,本身財務也開始捉襟見肘,今日將召開理監事會,史無前例的討論所謂組織精簡與再造工程議案。
10月初,工總透過常務理事顏清標向勞委會主委李應元請託,總算標到勞委會一筆八千萬餘元委辦專案,這筆錢宛如及時雨,暫解工總幾近乾渴的財務窘境。去年,工總有12名約聘人員約滿後不再續聘;今年9月底,工總辦理優離,有六名員工離開,五名員工符合退休資格,僅兩人回聘;現在工總員工人數僅40餘人,是近十年來最低水平。
成立超過50年的工業總會,被視為是產業公會龍頭,在國民黨主政年代,工總理事長人選一向由黨的最高領導人欽點,再透過社工會操盤選出,更是中常委的當然人選,政經地位顯著。
但隨著產業不斷西進中國,不只工總財務狀況惡化,旗下的團體會員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縮編成「兩人公會」,會務人員僅剩總幹事及一名辦事員,要靠理事長自掏腰包、才能勉強撐起門面。
以工總旗下產值最大的電機電子公會為例,近十年來,會員家數就劇減近千家,還好電電公會「家大業大」,還有剩近4,000家會員,是工總旗下少數營運未出現赤字的公會之一。
紡織、食品等產業公會會員流失情形最明顯,不少公會甚至幾乎鬧空城。棉紡、製衣公會近十年來會員人數都掉了一半以上;一度會員家數超過三十家的味精公會,現在會員家數不到五家;人造奶油公會會員家數也不到十家;會員家數近萬的營造公會,有超過四分之一繳不出會費。
工總的營運狀況也從這幾年開始惡化,過去工總靠著在產業的象徵地位、且理事長在黨、政、經的位階,光政府各項委辦專案收入就超過兩億元。但從2000年政府實施採購法以來,各類學術與社團團體加入爭取標案競爭行列,工總各類專案收入開始銳減。
會費不夠支付人事費
工總在2003年、2004年營收還可維持在1.3到1.5億元規模,但去年大減到8,000萬餘元。工總主管坦承,每年光靠900萬餘元會費收入,沒有一定金額的委辦案件,連支付人事費都不夠;今年假如不是緊要關頭爭取到勞委會8,000萬餘元預算,今、明兩年帳上恐將出現罕見赤字。
據透露,在財務壓力罩頂下,工總竟有會務人員高層提出「多角化」經營建議,認為以工總每年接待上百團各類中國來台考察團,及工總多次組團訪問中國,加上會員廠往返兩岸,乾脆開旅行社來承辦這些業務,增加工總收入。
但這建議被監事會召集人許勝雄否絕了,他認為,這種作法有違工總的核心價值,更何況工總是依據工業團體法成立的組織,依法不能從事營利事業,就算「轉道」透過理監事名義來從事這些多角化事業,傳出去很難聽。
但財務問題還是得面對,工總今日將召開理監事會,討論所謂組織精簡與再造工程議案。
除討論如何擴大業務範圍及推動利潤中心制外,據透露,將針對理監事參與會務積極程度,提出積點辦法。也就是視理監事出席會議情形、爭取委辦案件成效等,進行考核,作為未來提名理監事、甚至常務理監事的名單參考。
但這個建議卻已出現異音,一名理事就感慨的說,過去工總地位尊榮,產業界是搶破頭希望能擠進理監事名單內,但現在卻要用考核積點來凝聚向心力,可說是今非昔比。
潘俊榮力挺 秘書長 馮志良篤定出線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雖然工業總會秘書長汪雅康請假出國研習,要到明年2月才歸國,但預期汪不再續任下,一向被稱為是總幹事龍頭的工總秘書長之爭,已提前卡位;在近三屆理事長的選舉中,擁有操盤選局實力的工總副理事長潘俊榮力挺下,負責中國事務的秘書長馮志良幾乎已篤定出線。
雖然汪雅康請假期間,負責暫代秘書長職務的是負責國際事務組的副秘書長陳清男,但工總會務人員與理監事們多心知肚明,負責與中共國台辦對口的馮志良是繼任的第一人選。
今年中秋節,潘俊榮在自家北投別墅宴請理事長陳武雄、監事會召集人許勝雄與較麻吉的常務理事們,陳清男並未獲邀,但馮志良卻在宴請名單中,這場聚會,被工總會務人員戲稱,宛如是宣布馮提前出線。
潘俊榮被視為是工總綁住最多選票的實力型人物,但他行事低調,對外言必稱理事長,隱身於幕後,馮與潘近年來關係日密,馮甚至私下炫耀,與潘在中國打過輸贏數十萬元的麻將,來凸顯他與潘的關係。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