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古代醫家的行醫招牌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在商品經濟社會的今天,廣告觸目皆是,目不暇接。它既為商家擴大影響,帶來了效益,也為消費者增加信息,帶來了便利。有趣的是,我國古代醫學史中,不乏行醫招牌、招貼一類的廣告,頗有特色,讀起來興味盎然。

最早的行醫招牌大概是以模型實物作為行醫的「招幌」,如葫蘆、串鈴、魚符等,它們都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葫蘆自從漢代壺公在市井懸壺賣藥,便不僅作為裝藥的器具,而且也成為中醫的代名詞。店堂門口只須掛個葫蘆,人們便自然會進去就醫抓藥。串鈴又名虎撐,傳說唐代醫家孫思邈為虎取喉中之刺,以之支撐虎口,後演變成為走方醫的標誌和象徵。而魚符是用石片或木頭雕成的魚形幌子,門掛雙魚寓有太極陰陽魚之意,魚又諧「愈」之意;魚不分晝夜總是睜著雙眼,懸掛魚符也意味著藥店不分晝夜為患者服務。

有的醫家及其後代把皇帝的賜物作為招牌予以炫耀。如宋代丹徒張元圭,建炎年間(公元1127-1130年)任太醫院御監。宋高宗太子有疳疾,經元圭治癒,賜金蛤蟆一個。後嗣以醫著名,懸金蛤蟆於門上,俗稱「張蛤蟆」。同代醫家陳沂,字素庵,精婦科,曾療高宗妃吳氏危疾,得賜宮扇。其後代不忘君惠,刻木為扇以為榮,上書「宋賜宮扇南渡世醫」八字列門前,以為招牌,人稱「陳木扇」。明代醫家李信,世精兒科,專療嬰孩。其宋代祖先嘗於宮中診病癒疾,被賜金鐘,故門懸金鐘為號,人稱「金鐘李氏」。

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不僅描繪了北宋開封城的繁華景象,而且還繪有與醫藥招貼有關的畫面。如有兩個兒科診所,一處門前掛了一個編織的挑子,上書「專治小兒科」,另一處門前豎有「小兒科」的招牌;而「趙太丞家」門前豎起高出屋簷的布制大路牌書有「治病兼售生熟藥」;再有一處藥鋪,招牌上「本堂兼制應症煎劑」八字依稀可辨。這決不是藝術家的虛構,我們可以從同時期孟元老著的《東京夢華錄》中得到佐證。該書記載,汴京的馬行街北有金紫醫官藥鋪、李家口齒咽喉藥鋪、柏郎中家醫小兒、任家產科及香藥鋪,抱慈寺街有百草園藥鋪等。這與《清明上河圖》所繪製的景況極其吻合,說明畫中之景皆有生活原型,真實可信。

但亦有因招牌自取其辱的。南宋醫家王繼先世業醫,其祖父居京師,以黑虎丹自名,因號「黑虎王家」。而其弟子王涇學藝不精,妄自尊大,惹人詬病。據宋代葉紹翁《四朝文件錄》記載:「王涇亦頗宗繼先,術亦有奇驗。然用藥多孟浪。高宗居北宮,苦脾疾,涇誤用瀉藥,竟至大漸。孝宗欲戮之市朝,憲聖(高宗後)以為恐自此醫者不敢進藥,止命天府杖其背,黥海山。……後放還,居天街,猶揭榜於門曰:『四朝御診王防禦』。有輕薄子以小楮帖其旁云:『本家兼施瀉藥』。王慚甚。」

清代醫家傅山,字青主,學識淵博,工時文書畫,尤精醫學。其於太原古晉陽城中立牌「衛生堂藥鋪」,寫有「行醫招貼」最為完備,云:「世傳儒醫,西村傅氏,善療男女雜症,兼理外感內傷。專去眼疾頭風,能止心痛寒嗽。除年深堅固之沉積,破日久閉結之滯瘀。不妊者亦胎,難生者易產。頓起沉疴,永消煩苦;滋補元氣,益壽延年。諸瘡內脫,尤愚所長,不發空言,見諸實效;令人三十年安穩無恙,所謂無病第一利益也。凡欲診脈調治者,向省南門鐵匠巷元通觀閣東問之。」招貼中論及了傅氏醫學淵源、診所地址、診治範圍,內容詳盡,效驗顯著。說明青主不僅精於婦科,而且擅長內、外、兒、眼科,對預防醫學、老年醫學亦有研究。這為當時的黎民百姓診病問疾提供了方便,也給後世亦留下了一份珍貴的醫史資料,對於考證傅氏醫學著作的真偽亦提供了客觀依據。 (周益新 山西省大同市基建職工醫院)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