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透視中國:與國際接軌

(BBC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江迅10月22日報導)「我兒子進學校讀書了,老師要求家長為他取個英文名字,說是要’與國際接軌’。我們翻了好一陣字典,拿不定主意,求助高手幫忙。我希望孩子的英文名含有快樂、向上的意思……」當下學校開學不久,中國大陸一些網上家長論壇常常能讀到這樣的帖子,他們大都是幼兒園和小學的家長。給孩子起個英文名,原本也沒什麽,即使是跟風取個洋名。但說成是「與國際接軌」,就讓人不能理解了。

近來,頻頻讀到一則則「裸體出鏡」新聞:明星蔣勤勤、吳君如、伊能靜裸露上半身,拍攝「粉紅絲帶」宣傳片和雜志封面,聲稱是為「公益」事業;江蘇技術師範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莫小新,在課堂上脫光衣服,赤裸全身,向師生闡述自己對人體藝術和人性文化的理解;在一次「保衛詩歌」的朗誦會上,一男詩人竟然當眾全裸念詩;明星李倩蓉替《GQ》雜志拍攝的全裸照片在網上流傳;四川一所外語大學女生在光天化日下全裸出鏡,在40多台攝像機面前,留下上千張全裸照片;莫文蔚彩繪秀大露其身;舒淇為新韓劇拍半裸廣告……無論聲稱是為公益還是藝術,他們往往都會標榜說,這是同「國際接軌」。

明星的「露」是「與國際接軌」,非明星的「露」也說是「與國際接軌」。現在的女孩「衣服越穿越少,妝越化越濃,身體越來越瘦,胸部越挺越大」。女人的衣服越買越多,卻穿的越來越少,好不容易讓人適應了她們的露背裝,又冒出低胸、低腰、露臍裝,還有熱褲、丁字褲、透明吊帶。就是不懂,女人那麽喜歡衣服,卻不願多穿一點,一個個露出按以前的標准不該露、不敢露的地方。以前要欣賞穿的少的女人要到海邊沙灘,現在滿街遍巷都是,出外逛街穿的比去游泳還少,難怪在街上隨時隨地看見女人在抹防曬油。女人說,看看那些洋女人,中國女人就得「與國際接軌」。

時下,「與國際接軌」、「按國際慣例辦」成了極為時髦的話語。藝術品拍賣市場監督要與國際接軌,國內股價要與國際接軌,高校本科教育要與國際接軌,項目管理要與國際接軌,整合驗證機制要與國際接軌,護理要與國際接軌,電子商務要與國際接軌……小品明星趙本山的小品中有句台詞:以前我們是在家接神,現在人們都到國際上接鬼(軌)了。

與國際接軌,有的是真接,有的是假接,有的是半真半假的接,有的是徒具形式的接,有的是忽悠著接,有的是該接的不接而不該接的亂接。

中國式“接軌”

一段日子來,汽油、水、電、煤氣、景點門票的漲價消息不斷。漲幅各有高低,漲價的原因多樣,有一條卻是相同的,要「與國際接軌」,說人家外國的都很貴,中國的油價水價電價太便宜了,所以應該漲價,連銀行跨行查詢收費也都稱「與國際接軌」了。但說到工資水平、福利水平、勞動保障制度,就不提出「與國際接軌」,而強調「中國國情」了。這些日常生活遇到的漲價,深層次的背後原因卻被掩蓋了:企業虧損,維護費用不足,營運成本過高等。這是內部經營的問題,卻要全社會的人為他買單。近日國際原油價格連續大跌,中國大陸油價為什麽又「脫軌」,不立即「與國際接軌」而下跌了呢?

外國的工會都是工人選舉產生的,實實在在代表工人利益。這一點,中國卻不與國際接軌了。原因是要符合「中國國情」。

醫療改革、教育改革又強調”中國國情”了,說財力不堪重負,那麽多國家是免費醫療、免費義務教育,怎麽中國就不「與國際接軌」了呢?

那麽多國家的傳媒是獨立的,是監督政府的,不受控於政府的,中國的傳媒怎麽就不「與國際接軌」,而要符合「中國國情」了呢?

當局手中不外乎兩國法寶,一是「與國際接軌」,一是「中國國情」。什麽時候要強調「與國際接軌」,什麽時候要強調「中國國情」,完全是政府說了算。一些蠻不講理的事卻打著「與國際接軌」的旗號,所謂「國際慣例」往往會鎮住一些善良的中國人。在中國,即使貨真價實的「與國際接軌」,也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國的土地上,洋規矩不一定完完全全符合中國國情。

中國扶貧基金會要舉行一場「慈善國宴」。「慈善國宴」是一種國際通行的扶貧方式。不過,慈善晚宴在中國遭遇到民意障礙,人們紛紛在媒體和網上提出置疑,認為此舉不符合中國國情:慈善晚宴雖能給窮人帶來福利,但這種交錢就能和高官共進晚餐,有權錢交易之嫌,一餐飯抵窮人一年糧的救濟方式,必定傷害窮人的感情,最終這場「慈善國宴」被迫叫停。有學者對此反思說:「西方人的思維直觀,行為模式簡單,通常只注重結果;中國人則看重過程、動機和行為模式,更注重其中蘊涵的道德倫理。對慈善晚宴的不同看法,暴露出東西方思維的差異。中國的窮人更需要溫情救濟,而不是上對下的恩賜。」

在這一點上,尊重「中國國情」比「與世界接軌」似乎更重要些。

中國扶貧基金會要舉行一場「慈善國宴」。「慈善國宴」是一种國際通行的扶貧方式。不過,慈善晚宴在中國遭遇到民意障礙,人們紛紛在媒體和网上提出置疑,認為此舉不符合中國國情:慈善晚宴雖能給窮人帶來福利,但這种交錢就能和高官共進晚餐,有權錢交易之嫌,一餐飯抵窮人一年糧的救濟方式,必定傷害窮人的感情,最終這場「慈善國宴」被迫叫停。有學者對此反思說:「西方人的思維直觀,行為模式簡單,通常只注重結果;中國人則看重過程、動机和行為模式,更注重其中蘊涵的道德倫理。對慈善晚宴的不同看法,暴露出東西方思維的差异。中國的窮人更需要溫情救濟,而不是上對下的恩賜。」

在這一點上,尊重「中國國情」比「与世界接軌」似乎更重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