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民俗文化

登高賞菊話重陽

秋意深深,楓葉紅,又到了黃曆九月。九月九日,俗稱「重陽節」又叫「敬老節」。古人認為數字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八為「陰」,九為陽數,日月皆為九就稱為「重九」、或「重陽」。

重九有正、反兩種含義,好的一面是「九九」與「久久」同音,有長久平安之意,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不好的一面是九是陽數之極,在易經裏稱為老陽,由一數到九,即到了盡頭而不得不回到一,重頭開始,所以有人說「九為老陽,陽極必變。」而「九」在卦卜術數中,代表著「由盈而虧,由盛轉衰。」是不吉利的數字。所以,重陽敬老其意義是期望在由盛轉衰的老年期間,年老的長輩們都能歲歲年年長壽平安。

那麼「重陽」這個名稱在甚麼時候出現的呢?重陽之名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屈原《遠遊》詩中有︰「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而重陽節成為節日則可追溯至漢代,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死後,他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殺害之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逐出宮外,後嫁給扶風人段儒。閒談時賈女提到她在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飲菊花酒、佩茱萸、吃蓬餌﹙即重陽糕﹚,以辟邪延壽。

另唐詩人沈全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製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所以,佩茱萸、飲菊花酒在漢代已成為重要的節日了。到了魏晉南北朝,重陽節演變為很受重視的一個節日,至唐代時更被朝廷確立為正式的節日了。

重陽節的傳說

桓景避難

有關重陽節傳說,最早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上面記載了這麼一段道家傳說︰東漢時汝南人桓景追隨仙人費長房學習道術。一天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你的家鄉將有大災難。這一天,你讓全家每人用紅袋子裝些茱萸,綁在手臂上,再帶領他們登上高山並飲用菊花酒,就可以消災解難了。」桓景依言舉家登山,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見所有的雞狗牛羊等牲畜,全都死光。桓景這才明白,原來這些家禽家畜,做了他們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從此代代相傳,民間每逢此日必登高飲菊花酒,婦女配帶茱萸袋,以消除災厄。而「登高節」也是源於此。

由於《續齊諧記》的故事,再加上民間藝人想像的情節,又創造了另一個傳奇色彩較濃厚的重陽節傳說︰汝南縣的桓景,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土地,安分守己耕田過日子。有一天,汝南忽然爆發瘟疫大流行,好多人都死掉了,這時桓景記起小時後曾經聽長輩說,汝河裡有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佈瘟疫,危害人間,使百姓苦不堪言。

為了替鄉民除害,桓景打聽出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做費長房的神仙,於是他便前往拜訪。沒想到,翻山越嶺後始終找不到這位神仙,沮喪的桓景只好回家。一天,他忽然看見前面有一隻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好奇地走近一看,鴿子卻飛走,離他兩三丈遠的地方,落地後又不斷地向桓景點頭;就這樣,一追一飛之間,桓景跟著白鴿居然到了費長房的仙居。

說明來意後,費長房見他有心,便教他除妖的法術。費長房說︰「今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出來了,你趕緊回去鄉裏為民除害,我有茱萸葉一包,菊花酒一瓶,你快帶著家鄉父老登高避禍吧。」於是到了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帶著全村的人登上山,讓每個人都分到茱萸葉一片,喝到菊花酒一口,安排妥當後,便單槍匹馬下山制服了妖魔。

龍山落帽

在《晉書‧桓溫傳》記載︰晉朝永和年間,明帝的女婿桓溫為征西大將軍,而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任參軍,很受桓溫的賞識與器重。有一年重陽,桓溫在龍山宴請幕僚,大家吟詩作對,好不痛快。正當酒酣耳熱,詩興大發的時候,突然刮起一陣風,不巧把孟嘉的官帽吹落,而孟嘉竟無察覺,還津津有味的和別人飲酒賦詩。

中國是禮義之邦,對於冠冕風度可說是十分講究,子路有「君子死,冠不可免」的名言,所以官帽落地而沒有察覺,在眾人之前真是有傷大雅啊!桓溫見此,即暗令參加聚會的文學家孫盛,趁孟嘉如廁之後把帽子放回孟嘉的座位上,再作文嘲笑他。孟嘉回來一看,不但不介意,還立刻趁興作文答覆。由於他學問淵博,文辭俊雅,因此一語道出,四座皆驚,眾人無不嘆服。

後來「孟嘉落帽」變成了著名的典故,用來比喻文人不拘小節,風度瀟灑,縱情詩文的神態。後來《歲華紀麗‧重陽》稱重陽節為「授衣之月,落帽之辰」,便是引用了這個典故。

女兒節



重陽節不僅是文人雅士飲酒、賞菊、登高、賦詩的日子,在江南一帶,這天都讓婦女停止家事操作,休息一天,稱為「息日」,這個習俗,有個傳說來自晉代干寶《搜神記》。淮南有一位丁氏女,下嫁於同縣謝家。不幸的是,她的婆婆相當凶惡殘忍,經常強迫她做繁重的家務,一旦她無法按期完成,就遭到婆婆的痛斥和毒打。

後來丁氏不堪婆婆動輒打罵、虐待折磨,終於在重陽節這天懸粱自盡了,死後她的冤魂不散,還附在巫祝身上說:「為人媳婦者,長年累月操勞不輟,九月重陽日,請婆家讓她們停止工作,休息一天。」因此,當地人便蓋了一座「丁姑祠」紀念她。

九月九日婦女休息一天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而從此每逢重陽節,父母要把嫁出的女兒接回娘家吃花糕,稱「迎寧」;到了明代,甚至將重陽節稱為「女兒節」呢!

白衣送酒



重陽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孟嘉落帽故事裏孟嘉的外孫陶淵明,一生酷愛飲酒,生性恬淡,是個愛菊成癡的文人,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菊花詩中的名句。

根據南朝宋人檀道鸞《續晉楊秋》記載,有一年重陽節,陶淵明在宅邊東籬下正賞菊花,突然酒癮大發,無奈家中無備酒過節,只好惆悵的坐在屋旁籬畔。猛一抬頭,忽然看見一個身著白衣的使者,載酒而來,一問才知道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送酒差使。原來朝廷屢次征召陶潛為著作郎,他都不願就職,王弘想要結識這位名士,便特別遣人送禮以表心意。這回陶潛見酒大喜,立刻開罈,隨即在花叢中暢飲了起來,一時酒醉,吟出《九月閑居》這首名詩。後來重陽節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了後世文人吟詠時常用的素材了。

王勃的《滕王閣序》



《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傑作《滕王閣序》就是寫於重陽節。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大宴賓客及部屬,他想藉機誇耀女婿吳子章的才氣,便命吳子章事先作好一篇滕王閣序,準備在宴會中提出,充作其即席之作。

於是,閻伯嶼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並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謙讓下筆就寫了。州牧心中十分不悅,即退席進入室內,並命小吏等王勃寫一句,馬上報一句,開頭幾句,州牧還批評他了無新意。誰知道王勃才氣非凡,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州牧也忍不住拍案叫絕!而王勃從此一夕成名。@*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