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市政會議昨天通過,將市政大樓的部分廳堂空間,改以台灣歷史人物為名,包括市府中庭稱作「沈葆禎廳」、12樓簡報室命名為「劉銘傳廳」、11樓首長會報室命名為「吳三連廳」、7樓水利處會議室命名為「郭錫瑠廳」。
盼強化市民文化傳承
馬英九表示,市府廳舍以歷史人物命名的主要目的在強化市民文化傳承與增進歷史記憶,藉此緬懷先賢功績,他也希望市府首長多關心台灣歷史與重要人物,因為市政建設不能偏廢,不能只有硬體,也要有軟體。另外,市區其他公共空間也可另行命名,但須徵求、彙整民眾的意見後依程序研議。
中庭命名「沈葆禎廳」
馬英九表示,市府中庭命名為「沈葆楨廳」是為紀念臺灣開府的沈葆楨先生;12樓簡報室命名為「劉銘傳廳」是感念劉銘傳先生為臺北建城的主要人物,也是臺灣現代化之父;11樓首長會報室命名為「吳三連廳」是為了紀念臺灣第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市長吳三連先生;7樓水利處會議室命名為「郭錫瑠廳」則是為紀念在水利建設方面有卓越貢獻的郭錫瑠先生,擘畫建設台北農田及水利系統。
媒體詢問,是否要強化台灣本土意識?馬英九回應,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將來可能死於斯、葬於斯,當然要熱愛本土的歷史文化,而被紀念的這些人可能不一定是台灣人,沈為福建人,劉為安徽人,但他們對台灣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副秘書長劉寶貴說,11樓名人畫廊與2樓親子劇場,由文化局規劃以台灣藝文界人士為名,11樓準備室也會比照辦理,不過,事前都要通過「市府及所屬機關學校公有設施及歷史人物命名作業要點」討論決議。
劉寶貴指出,市府已請學者王曉波撰擬相關歷史人物的說明牌、設計廳堂名牌等,預定11月底前揭牌並進行人物特展。
命名審查 至少須2名台灣史專家
〔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根據「台北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公有設施以歷史人物命名作業要點」,台北市各市府機關及學校管理的會議室、公共建設及府外公共空間等公共設施,都可以對台灣有貢獻的歷史人物命名,並且應設置中英文名牌及相關說明,讓各界緬懷名人風範。
這項要點規定,各單位進行公共空間命名時必須召開會議審查,會議中至少要有兩名以上的台灣史專家,並且必須邀集相關的市府機關代表參加,以免命名人物的歷史與文化定位被定於一尊。
如果涉及戶外公共開放空間,則必須視實際需要開放徵詢里長意見,或進一步召開公聽會,傾聽市民意見。這項要點不須提報市議會備查,因此各空間或公共設施完成命名後,也將不須另提市議會備查。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