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疾管局前進指揮中心日前發現有三起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都曾去中醫診所看診過,但卻未在第一時間列入通報,為免出現防疫缺口,疾管局決將中醫診所及中草藥店納入登革熱防疫機制內,要求中醫師應學習登革熱症狀辨識與通報流程,千萬不要讓中醫成為登革熱防疫的缺口。
兼任前進指揮中心指揮官的疾管局副分局長施文儀強調,當登革熱疑似病患因發熱或全身骨頭痠痛前往中醫診所求診時,可能會被當作傳統的溫熱發燒來治療,並不會想到是登革熱而通報衛生疾管部門,如此可能會導致該疑似病例沒有立即被隔離起來,造成疫情散佈。
根據疫調發現,九十一年登革熱大流行那年有十多起、今年有三起登革熱確定病例,都曾經到過中醫診所看診,但可能因為症狀不明顯或是中醫師缺乏通報體系的訓練,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內通報衛生單位,直到病患再轉往醫院時才發現,間隔兩天的空窗期可能就是斑蚊叮咬傳播病毒的缺口。因此,指揮中心決定將中醫診所及中草藥店納入登革熱防疫機制內,希望能夠將此缺口補起來。
高雄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張廷堅事後表示,的確長期以來鮮少聽到有中醫診所向衛生單位通報有登革熱、流感或是先前震驚的SARS病例。登革熱前進指揮中心防疫組長洪敏南表示,此次衛生疾管單位開始重視中醫診所在公共衛生中也是不可遺漏的重要環節,相信只要經過加強宣導,中醫診所熟悉登革熱典型症狀及通報系統後,一定可以成為傳染病防治的功臣。
登革熱 早年稱天狗熱
登革熱在台灣早期又名斷骨熱、天狗熱,中醫稱為斑痧,自一七七九年開始就有描述登革熱病例,到一八六九年方命名為登革熱。
登革熱傳染媒介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病毒依其抗原不同可分為四型,潛伏期為三至八天。臨床上,登革熱感染及不同型病毒重複感染會引起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全身骨頭痠痛等典型登革熱,以至於嚴重出血熱、登革熱休克症候群等。(記者楊菁菁整理 )
中醫:扮演好通報防治角色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高醫中醫部長劉景昇強調,登革熱二百年前稱為天狗熱或是斷骨熱,當時就是靠中醫藥方治癒,現在規定為法定傳染病需要隔離治療,但依法中醫不能抽血檢驗也不能收病患住院,中醫不需要去證明有治療登革熱的實力,最重要是扮演好傳染病通報防治的角色。
高雄市中醫師公會會員在當天的登革熱防疫機制會中提到,該診所曾經在九十一年診療過二起登革熱病例。這二起病例都是抽血檢驗確定的病例,病患不願意隔離治療從醫院跑出來,然後到該診所診療。他告知病患回家後要減少外出同時防範蚊子叮咬,服用解熱涼血藥方五天後,沒有連續發燒症狀,骨頭痠痛也減緩,才可以外出。
高醫中醫部長劉景昇強調,登革熱是早在二百年前就存在的疾病,以前被稱為天狗熱或是斷骨熱,中醫都是以溫熱病來調理,可以進行針灸或診脈調劑藥方,服用幾天之後都可以治癒。
診斷治療登革熱病例經驗豐富的阮綜合醫院,急診主任連守揚表示,許多登革熱病患到院時症狀也不明顯,而且發燒溫度不到攝氏卅八度,但骨頭痠痛、皮膚出疹,症狀與一般感冒非常類似,很容易忽略,他相信中醫絕對有治療登革熱的實力,只是目前登革熱確定病例多是住院掛蚊帳,而中醫無法收納病患住院,容易出現病毒傳播的死角。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