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二日電)為提升人力素質,降低大專畢業生的失業率,行政院會十八日通過「產業人力套案」;卻有學者批評,這項套案過分聚焦高科技產業,流於錦上添花,可能加深高、低薪資族群的差異性。
行政院會十月十八日通過「產業人力套案」,內容包括擴大產業專班培訓計畫,啟動產業人力紮根計畫,活化高等教育學制彈性等,實施方式包括將產業碩士專班擴大到傳統產業研發領域的人力資源培育,並增設產業二技專班,補充產業技術與專業人力需求,也將積極推動大學創設跨領域學位學程、學分學程,促進「學以致用」就業效能。
卻有學者批評,「產業人力套案」的盲點,在於過分偏重高科技、理工領域的人才培育與發展,卻忽略了原本就屬於就業弱勢的領域族群;這項套案可能加高、低薪領域族群的差異。
這位不願具名的學者指出,就業市場中,高薪資群與低薪資群的差距逐漸拉大,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問題,「誰不願意進入高薪的熱門行業」?但台灣教育體系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聯考制度帶來的科系本位迷思。
例如,學生進入大學後,如果發現對於所就讀的科系沒有興趣,轉系卻相當困難,為了培養第二專長,只靠學校開設的幾門通識課是不夠的,因此有大批學生寧可捧著銀子,去補習班補習,學習另外的專長,或是大學畢業後再考研究所,多花兩年發展第二專長。
他表示,「產業人力套案」並沒有對症下藥,其中大部分計畫,聚焦於理工、高科技產業的產學發展,流於「錦上添花」,「以後還會有誰想念哲學系、文學科系」?這項套案對於已經是低薪階級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生,並沒有太大意義,而套案中的「高教跨領域學程」,才多少對學生就業力養成有所幫助。
這位學者主張,在這種情況下,各大學應儘早實施大一、大二不分系,讓學生進入學校後,可多元學習、接受訓練,以培育多元的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