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好評

王維洛:江澤民和長江三峽工程

【大紀元10月20日訊】2006年8月出版發行的《江澤民文選》,應該是「記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帶領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文獻。誰也不能否認,建設三峽工程是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在執政期間做出的最重要的決策,就是江澤民本人也把三峽工程稱為千秋偉業,把三峽工程與李冰的都江堰、隋煬帝的大運河相提並論,希望能名垂青史。但是在最近出版的「江澤民選集」中,卻沒有收入江澤民關於三峽工程決策的幾次最重要講話,特別是1992年3月18日在「兩會」黨員負責幹部大會上的關於三峽工程決策的長達兩個小時的講話。這個講話曾對1992年4月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三峽工程的議案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人們都喜歡提「過五關斬六將」,而不願意「走麥城」,長江三峽工程是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的「千秋偉業」還是「走麥城」?

一、政治局常委會擔心全國人大會將拒絕三峽工程的議案

1986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15號文件,決定對長江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對三峽工程的決策程序做出具體的規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三峽工程做出最終決策。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15號文件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最好實例之一,因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任務是由憲法所規定的,而不是由一個政黨或者一個政府以一個文件可以隨意佈置的。

1992年1月17日,李鵬主持國務院第95次常務會,討論批准了長江三峽工程。此時,長江三峽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報告尚未未審查,也未獲得批准。國家環境部在1992年1月21日至24日才召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預審會,國家環境部於1992年2月17日才原則同意環境影響報告書。國務院在沒有合格的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情況下,批准長江三峽工程,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92年2月20日和21日,中共中央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討論三峽工程,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主持會議。水利部部長、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組長楊振懷、原三峽籌備辦主任、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移民組顧問李伯寧、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水利部部長、原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組長錢正英和國務院副總理、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審查委員會主任鄒家華在會議上作了匯報。其中錢正英論述了洞庭湖逐年淤積,已不能起蓄水池作用,只能用三峽水庫來替代的道理。

筆者在「福兮禍兮——三峽工程的再評價」一書中,對錢正英的用三峽水庫來替代洞庭湖的理論進行分析,指出這個工程措施的不合理性。其實,洞庭湖蓄水能力的減小,主要原因在於對洞庭湖圍墾等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的破壞。而以錢正英為負責人的水利部一直是積極支持對洞庭湖圍墾的,對洞庭湖的生態環境的破壞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用三峽水庫來替代洞庭湖的防洪作用,只能是錯上加錯。

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南寧舉行會議,討論三峽工程,當年毛澤東邀請了贊成三峽工程的林一山和反對三峽工程的李銳,讓他們到會闡述各自的意見。可是時隔34年後的中央政治局常務會,只邀請了四位積極支持三峽工程的人到會,而反對三峽工程的人,一個也沒有邀請。黃萬里先生就曾給江澤民和中央政治局寫信,要求給他30分鐘,講述三峽工程永不可建的原因。可是,江澤民沒有給黃萬里先生這樣的機會,就連一封回信也沒有。可見在三峽工程決策上,決策民主化是今不如昔。

1992年2月20日和21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務會正式決定,中共中央同意建設三峽工程方案,由國務院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但是參加會議的政治局常務們表示擔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三峽工程進行投票表決時,多數人民代表會舉手反對。江澤民表示,他將親自到「兩會」黨員領導幹部會議上就三峽工程去作動員。

盧躍剛在「長江三峽,中國的史詩」一文中寫道︰「三峽工程,長期在黨內、在國務院內、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懸而未決,爭論不休。贊成派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年初開始,中央各大新聞媒介在統一指揮下,對三峽工程作了大規模的正面宣傳……仍然不敢保證人大代表百分之百地過半數。如果通不過,那將是何種局面呢?」正是描寫了中央決策層對此事的擔憂。

二、三分之二的代表贊同興建長江三峽工程

1992年3月16日,李鵬代表國務院向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作「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的報告。三峽工程決策的任務擺到了對三峽工程瞭解並不多的兩千多名人民代表面前。

正如2月份中央政治局常務會所設計的那樣,全國人大黨組和全國政協黨組在3月18日上午召開「兩會」黨員負責幹部大會,討論三峽工程決策。會議由李鵬主持會議,先做簡短髮言。然後由江澤民主講,講了整整兩個小時。

中國共產黨的一把手,為一個具體工程的投票決策,親自到「兩會」黨員負責幹部大會去作兩個小時的動員報告,這在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因此,也可以說是「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這兩個小時內,江澤民對「兩會」黨員負責幹部講了些什麼?人們至今不知道。無論如何,這次講話,對十多天之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三峽工程的投票表決,有重要影響。當時投票的結果是︰

贊成票1767票,

反對177票,

棄權664票,

未按表決器的25票。

投贊成票的共佔出席人數2633人的67%,反對、棄權和退出投票的866人,占33%。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務會估計,全國人大可能會拒絕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可是通過江澤民對「兩會」黨員負責幹部兩個小時的講話,全國人大的投票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可見,江澤民的這次講話對三峽工程的投票表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三分之二的代表贊同興建長江三峽工程,這三分之二的比例,正好和全國人民代表中中國共產黨黨員代表的比例一致。

問題是,這麼重要的一次講話,為什麼「江澤民選集」沒有收入?長江三峽工程在江澤民本人的心中,是「世界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利水電工程」,是在他領導下實現的「千秋偉業」,可以和李冰的都江堰、隋煬帝的大運河相提並論。長江三峽工程應該算是江澤民政治生涯中的「過五關斬六將」,但是「江澤民選集」中為什麼不收集有關的應該名垂青史的文章?

三、上任後的第一次出訪——湖北省三峽地區

其實,江澤民在當上總書記之後,就表現出對長江三峽工程的特殊的關心。

1989年六四事件前,江澤民被八位老人選定為總書記,從上海趕到北京。位置還未坐熱,便於7月21日匆匆趕往湖北省,視察了荊江大堤、葛洲壩工程,還專程到長江水利委員會聽取關於三峽工程的匯報。

任何國家元首上任後的第一次出訪,都有特別意義。毛澤東入主北京後的第一次出訪是視察黃河。鄧小平重新掌握大權後的第一次出訪是回四川省親,然後從重慶乘船至武漢,視察長江三峽。江澤民上任後的第一次出訪是湖北省的三峽地區,瞭解和三峽工程有關的情況。7月22日晚江澤民到了宜昌,便給在北京醫院裡「養病」的李鵬打了電話。7月25日江澤民視察回來,又馬上去醫院看望李鵬,並對李鵬說,他認為上三峽工程是必要的,並大力讚揚陪同視察的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魏廷錚等人。這些使李鵬非常感動,不久便「病癒」出院,重新主持國務院工作。

江澤民上任後對三峽地區的出訪和對三峽工程的表態,是對於三峽工程獨有鍾情的李鵬的政治支持,作為政治回報,李鵬和江澤民結成了政治上的聯盟。

四、江澤民接見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專家

1991年7月6日至14日,國務院召開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全體成員出席會議,由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技術總負責人潘家錚作匯報。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研究的專家一共412名,其中9名專家沒有在論證報告上簽字。那麼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的科學技術水平到底如何?黃萬里先生曾給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做過如下的評論︰公佈的論證報告錯誤百出,必須重新審查。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的一個最大錯誤就是,14個專業組報告之間是互相矛盾的。比如三峽水庫的水力坡度問題,移民組說,三峽水庫沒有水力坡度,壩址處的蓄水位是海拔175米,庫尾的水位也是海拔175米。這就是人們後來在三峽水庫兩岸到處可見的位於海拔175米的水庫移民淹沒紅線。但是泥沙組的專家說,三峽水庫有水力坡度,是自然狀態下水力坡度的三分之一,為萬分之零點七。水力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七,就是在100公里距離間有7米的高程差,水庫長600公里,水位差就是42米。如果三峽工程發揮防洪效益,大壩處蓄水至海拔175米,重慶的洪水位就是海拔217米。

一些讀者以為是筆者提出了水力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七,其實不然,這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的結論。筆者只是將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中兩個自相矛盾的結論放在一起,予以分析、對比。如果移民組三峽水庫沒有水力坡度的結論是對的,那麼,進入三峽水庫的每一粒泥沙都會沉在三峽水庫中,泥沙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如果泥沙組三峽水庫水力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七結論是對的,那麼重慶部分城區被淹將是早晚的事。無論移民組對還是泥沙組對,三峽工程論證都是錯。潘家錚一直不敢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更不敢就這些問題進行公開討論。因為任何一個科學技術人員都知道,一個可行性論證報告中絕對不可以存在兩個自相矛盾的結論,這樣的錯誤是致命的。所以黃萬里先生說︰公佈的論證報告錯誤百出。

為了表示黨中央對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重視和對論證報告的肯定,並對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專家的感謝,江澤民、李鵬等於7月13日接見了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專家。接見時,中央領導盛讚「中國知識分子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為祖國的四化大業,不辭辛苦,勤奮工作」。接見留影后,江澤民宴請參加論證的民主黨派人士吃飯。在飯桌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培源再次提出三峽工程的人防等問題,但是未引起江澤民、李鵬等的重視。江澤民再次表態支持三峽工程,說︰三峽工程搞好了,將造福於子孫後代。

緊接下去的就是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審查提交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其實許多參加審查工作的專家,就是參加可行性論證的專家。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組長楊振懷是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委員,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副組長陸佑楣是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正因為這是一個自編自審的鬧劇,所以參加審查的專家們根本不可能發現可行性論證報告中這些自相矛盾的錯誤。如果國務院有膽量來邀請象黃萬里這樣的專家去審查這個報告,那麼是可以避免一場災難的。

1991年8月3日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主持召開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討論並通過了「關於長江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意見的報告」。但是8月30日,卻以長江三峽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大綱沒有經過審查批准這樣一個程序錯誤,否定了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組專業報告基礎上編製而成的三峽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決定重新編寫環境影響報告書。盧躍剛在「長江三峽,中國的史詩」一文中如實記錄了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組的結論︰「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有弊有利,但弊遠大於利。」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技術總負責人潘家錚在匯報會上根本沒有不提及這個結論,從他的報告中,只能得相反的結論。由於生態環境組這個結論不符合中國領導人的要求,因此,這個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重新寫。這樣就由方子雲擔任生態環境組的負責人,提交了一個新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由於時間關係,國家環境部在國務院批准

三峽工程後才批准了這個改寫了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五、江澤民親自批示和組織三峽工程決策前的宣傳工作

江澤民在原三峽籌備辦主任、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移民組顧問李伯寧要求建設三峽工程的一封信上做了如下的批示︰「看來對三峽是可以下毛毛雨,進行點正面宣傳了。」

負責三峽工程宣傳工作的自然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徐惟誠在北京主持召開了首都新聞單位三峽宣傳工作通氣會,並對「毛毛雨」作出如下的理解和解釋:

「三峽工程的提出和論證時間已經很長了,有關專家和有關部門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現在國家還沒有作最後決策。過去新聞界有個習慣,工程沒有決策的,不進行宣傳。另外,對工程也有一些不贊成的意見,內部進行了討論;也有的不講紀律、出書,發表文章。前幾年就是這樣,給人的印象是:搞三峽是錯誤的,不科學的。現在我們說三峽工程要宣傳,首先要使大家瞭解……三峽工程要建設18年,20年,是跨世紀的工程,必須進行宣傳……宣傳不能下大雨,在決策之前,宣傳不能是公告式、文件式的,也不能沒有根據。毛毛雨就是要慢慢滲透,一點一滴。像杜甫講過的那樣,『潤物細無聲』。」

實際上,三峽工程決策前的宣傳工作不是什麼毛毛雨,而是鋪天蓋地的、只強調三峽工程效益的片面宣傳。首都新聞界組織了陣容龐大的三峽考察團,分兩批開赴長江三峽及中游防洪重點地區,進行採訪報導。贊成建設三峽工程的張光斗、潘家錚、李伯寧等經常在報刊、電台、電視台發表文章和接受記者採訪。而反對派的聲音被全部扼殺,李銳、黃萬里、陸欽侃等人的文章不讓發表,更沒有電視台邀請他們去做採訪。黃萬里在給江澤民的信中提出應該對三峽工程問題進行公開討論,但是沒有被採納。當時的情景,不是什麼毛毛雨,用中國新聞界的話說︰是東風壓倒西風。

六、江澤民於三峽工程開工前視察三峽壩址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在開工之前,江澤民於10月14日至19日乘巴山輪由重慶,經涪陵、萬縣、秭歸到宜昌,先後察看了三峽水庫淹沒區、移民安置開發點和大壩施工現場三斗坪;聽取了工程準備情況的匯報。江澤民指出︰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發電和航運等巨大效益,它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特大工程,是功在當代,造福子孫的偉大事業。要周密細緻、積極穩妥地做好移民安置、資金籌措、工程設計等開工前的準備工作,為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創造條件。

江澤民從三峽水庫上游乘船到壩址,沿途看到了水庫兩岸到處標出的海拔175米的三峽水庫移民淹沒紅線。當時稱這條175米紅線為民主決策的一個象徵,是規劃信息的公眾化,因為老百姓可以從這條紅線得知,自己的房屋、土地是否會被三峽水庫淹沒。

水從高處往低處流。水庫庫尾水位海拔175米,壩址水位海拔175米,這水怎麼會流?沒有水,三峽工程如何發電?這是最簡單的道理。黃河三門峽工程失敗的主要技術原因是水庫泥沙淤積。許多人事後說,在黃河上建水庫,怎麼能不考慮泥沙淤積的問題?怎麼會犯這麼簡單的技術錯誤?同樣,在長600多公里的河槽型三峽水庫,怎麼能不考慮水力坡度問題?怎麼會犯這麼常識性的錯誤?原因很簡單,因為黃河三門峽工程和長江三峽工程都是政治決策。參加工程可行性論證的科學家都是滿懷熱愛社會主義和熱愛祖國的情結參與的,而不是抱著科學的態度參與的。政治家更是Black out.

七、江澤民親自出現長江截流工程並發表講話

三峽工程建設的最巔峰是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中央電視台進行了整整10個小時的現場轉播。李鵬、丁關根、羅幹等到罈子嶺迎駕江澤民的到來,接著一起觀看了三峽大壩的全景和長江截流的景象,並聽取三峽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的匯報。隨後又接見了參加三峽大壩建設的武警水電部隊的代表,合影留念。下午3時半,李鵬宣佈截流成功,3顆信號彈升空,頓時,氣球升天,鞭炮齊鳴,車船鳴號,參加慶典的近5萬人齊聲歡呼。

在歡呼聲中,江澤民發表講話。江澤民說︰「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進行了征服、開發和利用自然的壯闊歷史活動。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傳說,大禹治水的故事,表達了遠古時代中國人民改造自然、人定勝天的頑強奮鬥的精神。兩千多年前建成的都江堰和隋代開鑿的大運河等水利工程,對當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我們在長江三峽興建的這一世界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利水電工程,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重大促進作用。它是一項造福今人、澤被子孫的千秋功業。它體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在開革開放中改天換地、創造未來的宏偉氣魄。」江澤民還強調指出,三峽工程的建設,再次生動地說明,社會主義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八、結束語

既然三峽工程是這麼偉大的工程,決策和領導建設這一工程的政治家,自然也和這一工程一起,流芳千古了。那麼政治家在決策過程中的所有講話也應該作為重要文獻,供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學習了,供子孫後代學習,特別是改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投票態度的講話,更應該是政治決策學中的經典著作了。為什麼「江澤民選集」卻沒有把這些文獻收錄在內?

如果三峽工程是黃萬里先生所指出那樣,是永不可建的工程,無論使用什麼不民主、不科學的手段,使得決策得以通過,工程建成之後,這些問題也會暴露出來。

2003年三峽水庫開始蓄水,水輪發電機開始發電,船閘開始運行,三峽工程的問題漸漸地露出水面。全國人大批准的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移民113萬。至2006年9月,三峽水庫準備蓄水至海拔156米,離正常蓄水位還有整整19米,被迫遷移的居民已經超過113萬,達到123萬。按照三峽移民組框算的方法,至海拔175米的水平淹沒紅線,還有搬遷20萬人。至於忽略水力坡度少計算的移民,起碼在60萬人以上,其中,用新建江堤保護海拔175米以下的涪陵、開縣、興山老城中的居民必須搬走,這部分有20萬人。至於其他移民應該怎麼辦,則取決於重慶市和三峽總公司的政治角力。三峽總公司建議用跑洪的辦法,即三峽工程發揮防洪效益時,淹沒重慶部分市區和新建移民城鎮,讓受淹的居民跑到更高的地段躲避一段時間,洪水退後再回來。重慶市則希望三峽工程在到達蓄水位156米後,不要再提高蓄水位(也就是放棄防洪效益和部分發電效益)。至於大多數三峽移民的生活狀態,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總結了「三無」︰「無田種,無工做,無出路」。

人們都喜歡提「過五關斬六將」,而不願意「走麥城」,長江三峽工程是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的「千秋偉業」還是「走麥城」?《江澤民文選》已經做出了回答。

──原載《民主中國》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