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去年成功舉辦榮三盃學生棋王對抗賽,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今年再度主辦了第一屆榮三盃全國中小學生棋王賽,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表示,希望透過基金會的力量,補足學校教育對於圍棋推廣的缺口。
蔡素芬表示,過去台灣的圍棋環境還不足以給專業棋士更高的發揮空間,棋藝精湛的棋士大多前往日本發展,譬如林海峰、王立誠、王銘琬、張栩等人在日本都因比賽出色,而能展開職業生涯。
蔡素芬表示,站在基金會的立場發現,相較於日韓圍棋風氣鼎盛的國家,台灣的中小學生圍棋環境還有值得開發的地方,透過公益的精神舉辦中小學生圍棋賽,希望可以鼓勵青少年作創意思考以及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希望可以為中小學生的圍棋環境提供優渥的比賽條件,奠定更堅實的圍棋成長環境。
看見參賽者贏了之後激動地相互擁抱的場面,蔡素芬覺得做這樣一件事情非常有意義,她說,把服務對象設定在中、小學生,因中、小學正是棋力邁向高段的過程,也是訓練創意思考、策略性思考的重要階段,相信是一個訓練思考成長的機會。
對未來的期待,蔡素芬希望棋士不必向外取經,成熟的圍棋環境,足以訓練出本土的世界棋士,圍棋也可以成為老少共同的益智活動,基金會也願意用公益的力量加上報業媒體的助力,為這個願景做出貢獻。
發展日益蓬勃 資源仍待整合
〔記者袁世忠/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圍棋協會理事熊波迪表示,台灣圍棋教育扎根扎實,加上奶粉廣告、日本動畫「棋靈王」的推波助瀾下,近幾年蓬勃發展,如果資源能整合,前景更可觀。
從事圍棋教育達二十五年的熊波迪指出,台灣圍棋發展可分為兩階段。最早從民國七十年計畫推廣兒童圍棋教育開始,兩年後成立第一個兒童圍棋班;接著在對圍棋非常關注的利華羊毛老闆應昌期捐出一億元面額的股票成立基金會推動下,培養出不少優秀的兒童棋手,只可惜台灣缺乏職業圍棋環境,要不赴日發展,不然就只能回頭念書。
第二階段則是民國八十年迄今,熊波迪說,不少企業家開始關注圍棋教育,並投入資源協助圍棋的發展,例如當時永大機電成立基金會,十幾年來投入約四千多萬元;中環集團董事長翁明顯不但愛棋成痴,也陸續投入三千多萬元培植年輕棋手。這次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也特別與旅日棋手林海峰成立的海峰文教基金會鎖定的長青、大專賽做區別,舉辦高中以下的圍棋賽,讓台灣圍棋賽更為完整。
熊波迪表示,第二階段還有個重要的發展里程,就是民國九十年左右,一支以兒童圍棋做背景的奶粉廣告,加上棋靈王引進,前者讓學習圍棋的四、五歲兒童增加三成,後者則讓成年人與女性增加兩成。
如果以教育、棋具、活動舉辦的年產值來看,熊波迪說,第一階段約一千萬元,第二階段飆漲到約六億元。目前圍棋界開始規劃十年的發展計畫,除厚植人才,產值可望提高到二、三十億元。
熊波迪強調,台灣圍棋教育扎根做得比中、日、韓好,日本NHK還曾來台灣了解作法,但是,台灣家長意見多、選手擅長單槍匹馬,不懂團體作戰,加上資源沒有整合,是台灣圍棋發展上值得注意的部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