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博郎/台南報導〕群策會昨天在台南大學召開台灣農業發展菁英高峰會,前總統李登輝在書面致詞指出,不反對兩岸農業交流,但是任何交流都必須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他並呼籲政府比照當年扶植IC產業,善用全國農業金庫龐大資金,締造「農業IC產業」的奇蹟。他也期盼農業憲法「農業基本法」早日完成立法。
李登輝指出,國共兩黨17日將舉辦「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群策會此時召開「台灣農業發展菁英高峰會」,意義重大。當前台灣農業發展面臨有史以來最大困境,他雖憂心,但對台灣農業未來依然有高度信心。
他表示,近年台灣因應加入世貿組織開放農產品市場,大幅削減各項補貼,導致農業面臨立即轉型、升級壓力;加上中國「假兩岸農業交流之名,行農業統戰之實」,一再釋出多項農產品貿易優惠措施,農業可能步上許多傳統產業後塵,有被中國連根拔起危機。
李登輝表示,兩岸農業交流不外是農產品貿易及農技與人員的交流;在農產品貿易方面,短期紓解國內長期產銷失衡壓力有限,長期恐造成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危及我農產品產銷。
農技及人員交流,目前都是台灣一味供給,中國大力吸納的不對稱局面,台灣競爭優勢逐漸喪失,政府應加強台灣農業智財權保護機制。
加強保護農業智財權 留下農業根本
李登輝說,台灣農業技術外流中國,對台灣衝擊不小,但台灣農業系統化經營優勢仍在,政府只要亡羊補牢,留下台灣農業發展的根本,仍大有可為。農業生技是台灣農業傲人成就,集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於一身。除政府相關資源挹注外,協助研發、商品化、量產化、建廠及營運所需資金非常重要。
因此,全國農業金庫應扮演農業專業投資銀行,積極尋找並扶持具競爭力的農業生技產業,促成整體農業轉型升級。
他說,一九八○年代,政府以交通銀行等投資銀行,造就目前的台積電與聯電,奠定IC產業在世界首屈一指基礎;今天同樣可善用全國農業金庫龐大資金,締造另一個農業IC產業奇蹟。
李登輝也提到,政府提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農業觀,但三個領域的主管機關分散各部會,影響績效。且政府準備將環境與漁業分割,雖有其考慮的正當性,但農業施政能力縮限,恐怕會讓台灣農業陷入更大危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