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批港府政策偏離自由經濟市場
【大紀元10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高鋒2006年10月13日香港報導)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批評香港政府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易憲容也撰文批評香港的政策逐漸遠離自由經濟市場法則。
*港府認為依賴政策可發展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與金融制度室主任易憲容在香港報章撰文認為,香港面對1997年金融風暴,開始藉助政府力量打擊危機,並期望透過中國大陸的政策重整經濟。由於一些政策的成效立竿見影,香港政府開始認為可以依賴政策發展經濟。
易憲容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表面上香港經濟仍然維持市場化運作,可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香港政府的舉動進一步顯示有意加強影響經濟。政府千方百計把香港的未來發展納入中央的十一五規劃是最突出的例子。目前香港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是從利益爭取和輸送著眼。
*市場經濟法則乃香港成功關鍵*
易憲容認為,市場經濟法則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因素,這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提供了示範作用,一切干預市場的舉動都會失敗,香港政府不應該嚐試改變經濟結構。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認同易憲容的觀點。他說,以往香港依靠自力更生,可是近年政府的政策存在依賴中央的心態,長遠可能損害香港的自由經濟體制。
*港府否認漸離自由經濟市場法則*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夏佳理不同意香港正逐漸遠離自由經濟市場法則,認為政府當年在金融風暴入市干預是迫不得己。
他說:“香港政府當年在金融風暴入市是針對炒家活動,採取自我保護。香港並不是攤開手掌向大陸乞討。香港在珠三角的投資為當地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表示,香港在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當中扮演重要角色,雙方的發展是互惠互利的。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上月公開表示,積極不干預政策只是港英政府時代的前財政司夏鼎基所提出,並不是香港經濟的發展藍圖,不過,政府只會在市場機製出現顯著失衡時, 才會做出干預。
*諾貝爾獎得主批港府放棄成功經驗*
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佛利民後來在亞洲華爾街日報撰文,批評曾蔭權的論點。佛利民認為, 積極不干預是很好的政策,過去30年為香港帶來巨大的財富,一旦放棄會影響商業自由,如果政策改變,香港將不再是自由經濟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