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3日訊】(據中廣新聞徐韻翔報導)16號是世界疼痛日,台灣疼痛醫學會表示,「疼痛的解除」應屬於生命象徵之一,也是基本人權,如果忽視疼痛,不僅病人受苦、更可能影響病情,醫師表示,適當的使用止痛藥並不會成癮,也能夠避免病患因病痛造成活動力下降,因而使病情復原慢,甚至引發併發症。
民眾往往受到「忍痛」的傳統觀念影響,因而苦不堪言的忍受疼痛折磨,10月16號全球抗痛日前夕,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蔡玉娟醫師特別提出呼籲,除了呼吸、血壓、心跳、體溫之外,「疼痛」已在國際間被認為是第五大生命徵象,不但病患應該勇於描述自己的疼痛狀況,協助病人緩解疼痛也是醫護人員的責任,例如癌末病人,約九成都有疼痛問題,如果忽視,不但可能影響病情,也影響食慾、睡眠和活動力。
蔡玉娟表示,痛是很主觀的感覺,病患可以透過描述痛的方式,例如刺痛、悶痛、絞痛等,以及痛的頻率,或透過輔助工具,幫助醫護人員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質、部位與強度和病因等,進而給予適當的止痛處置;醫師強調,只要適當使用,止痛藥是不會上癮的,至於副作用,也只需要幾天就適應,民眾無須擔心畏懼,應該正視疼痛問題。
台灣疼痛醫學會指出,目前國內已有六家醫學中心引進了「無痛病房」觀念,醫護人員主動且定時地向病人詢問疼痛程度,並將疼痛評估與處理列為住院標準程序,幫助病人找到最適合的止痛方式;而這六家醫院包括台中榮總、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高醫附設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和台大醫院等,疼痛醫學會呼籲國內能有更多醫院,能夠將「疼痛的評估和處理」納入住院的護理評估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