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8日訊】寫唐太宗李世民與鄭文貞公魏徵的文章實在太多,寫的人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探討,所以都有一得之見,我再寫下去,沒有太多新意就覺得自己很愚蠢。但是,雖經多次違避,最後筆頭一抖,還是寫下了這個題目。因為他兩太可愛可敬了:一位是氣度恢宏的君主,一位是膽識過人的諫臣,他兩搭配成晴空萬里的天,花團錦簇的地,這個天地的大名就叫做「貞觀之治。」人在這樣的天地間活著,才活得舒坦,活得精神煥發,生命壯麗啊!所以我避不開他們,或許他們正歸結著唐代盛世的意義。
這魏徵是唐朝有名的忠義之臣,他平日見高祖有過失時,常盡言極諫。高祖被他說得老羞成怒,要下詔殺他。他可一些兒也不畏懼,依舊毫不識趣的勸諫不休;因此高祖在日,見到魏徵,反倒有幾分害怕呢!後來李淵乾脆把他推給太子,做了建成的洗馬官。老魏當然不是去幫太子養馬洗馬,而是用他的膽識才能,去洗去建成已漸有的敗德亂行底泥塵。
魏徵見世民功高勢盛,瞧著有日漸壓倒東宮的危情。於是暗勸建成早早動手,除去世民免去日後之患,不幸太子竟死於玄武門之變。他便逃回家鄉,隱居不出。世民即派人四處尋找,把個魏徵找了回來。 魏徵入得朝來,見了太宗揖而不拜。太宗喝問他,為什麼在先太子跟前斥寡人為奸險之徒,既想謀害朕,又想離間我們兄弟之情。 老魏聽了,冷笑一聲說:「先太子如果早肯聽我的勸告,怎會有今天的禍呢?建成秉性直拙,不如你之善於逢迎取巧,能得人心。然耿直的人是君子,佞巧的是小人,我可不敢苟同你的言行啊!」
太宗見魏徵直斥他是小人,不覺勃然大怒道:「你說寡人逢迎取巧,有何憑證?快快說來,若有半點差池,休怪寡人手辣心狠!」 老魏仍泰然自若,不慌不忙的說:「你殺死先太子以後,深恐太上皇加罪於你,你在延德宮見太上皇時,正當盛暑,太上皇坐在東軒,敞胸納涼,你跪在他膝前。太上皇說得一句:『骨肉相殘,可恨可悲!』你無言以對,只以口吮著太上皇的乳頭,假作悲泣,這便是逢迎取巧,這情形你不會忘記吧?」
魏徵才說完,另一大臣接著道:「先太子已無道伏誅,萬歲神聖聰明,誰不敬服,你怎能當殿無禮,信口雌黃!」 老魏抗聲道:「當年管仲為子糾臣,曾射齊桓公中帶鈎。今天我僅為先太子分辯了幾句,何得說我無禮呀!」
太宗見魏徵如此剛直,乃轉怒為喜,忙以好言撫慰,便下旨領諫議大夫職。並對他說:「以後如遇朕有什麼不德之事,准你直諫無諱。」 魏徵狀貌不逾中人,但學養豐富,口才便給,有膽略,善於回答人主之意,每犯顏苦諫,即逢上怒,神色不移,太宗反和顏溫語以應。有時廷諍面折不堪,世民拂袖而起,回到皇后老婆處,氣憤得說要殺掉這個田舍翁,好在皇后是個通情達理的人,說了幾句好聽的話,使太宗大笑釋懷。不過,事後想想,他覺得魏徵很像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裡,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在哪?可以見到這個國家應如何除獘興利?為求厲精圖治,太宗常引魏徵進入寢處,訪以得失興替,徵知無不言。唯在私的生活中,對徵仍有所避忌。一次,太宗得到一隻佳鷂,在家獨自把玩,忽見徵來,急忙藏於懷內。可徵奏事很久,事畢,竟死於懷中。
貞觀七年,太宗分遣大臣為諸道黜陟大使,巡行天下,察官吏賢不肖,問民間疾苦,禮慰高齡長者,賬濟窮困之家。因人數不夠,薦魏徵充任。太宗回絕:「徵箴規朕失,不可一日離左右。」可見太宗依賴魏徵之深。
魏徵在他有生之年,除當面諤諤諫諍外,先後共上諫疏二百多通,洋洋數十萬言。他最著名的十思、十漸兩疏,不僅褒貶皇帝的行為,而且褒貶到皇帝的內心;不僅批評世民現在的事,而且批評到世民未來的事。他的十思疏,是勸太宗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那十思是: 「一、見可欲則思知足;二、將興繕則思知止; 三、處高危則思謙降;四、臨滿盈則思挹損; 五、遇逸樂則思撙節;六、在宴安則思後患; 七、防壅蔽則思延納;八、疾讒邪則思正己; 九、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十、施行罰則思因怒而濫。」 貞觀十三年,太宗問魏徵,近年政治情況比以往如何?徵因上十漸之疏。其辭略曰:
「陛下即位之初,清淨寡欲,化及荒外;今萬里遣使,訪求診異,一漸也。初愛民如子,今浸用民力,二漸也。初勞以役物,今縱慾以勞人;雖憂時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於心,三漸也。初親君子遠小人,今則於君子也,恭而遠之;於小人也,狎而近之,四漸也。初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今則翫好之雜然並進,五漸也。初求賢如渴,今好惡隨之,使譖言得行,六漸也。初無田獵遊觀之好,今晨出夕返,馳聘自娛,七漸也。初遇下有禮,群情上達;今詰責細過,忠款不申,八漸也。初孜孜求治,惟曰不足;今長傲遂非,興兵黷武,九漸也。初頻年水旱,撫恤不遑;今徭役漸興,元元之心,恐不能如前安固,十漸也。」
太宗讀罷,深為稱嘆。叫人將全文寫在屏風上,俾便朝夕瞻仰,藉以匡正自己偏頗的言行。貞觀十七年魏徵去世,太宗親臨哭悼,幾至哀毀。後每遇不適不順之事,總會想到他:「設徵在,此事絕不至落得如此不堪!」@*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