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八日電)大自然的潺潺流水也會在大地震前發生劇烈動盪,台灣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劉瓊霦在921大地震前,發現南投關刀溪集水區內的阿摩尼亞 (氨)的濃度明顯上升高達平日的20到50倍之多,至今仍未恢復監測前的當量濃度;同時期水中陽離子的鉀和鈣的當量濃度卻明顯降低。
這項非常奇特的發現,也讓劉瓊霦將這份監測資料撰寫成報告,投書在「水、空氣和土壤污染」的國際期刊,這篇報告已於去年九月獲得接受,預計今年春季或夏季可望正式出版。
除了動物在大地震發生前會有異常行為外,其實靜靜的溪水也有劇烈動盪,而水中阿摩尼亞濃度的變化也是無意中發現的。
劉瓊霦指出,從1994年在國科會長期試驗研究計畫經費補助下,在南投縣的關刀溪試驗集水區上游設置水樣取樣點,每個月2次,用瓢勺法汲取水樣監測期間電導度、懸浮值、pH、鈉、鉀、鈣、鎂、銨態氮、氟、氯、硝酸根、磷酸根、硫酸根、碳酸氫根、溶解性無機碳、溶解性有機碳、總氮等17項主要溪流水水化學變化。
結果在921地震發生前,水中阿摩尼亞的當量濃度逐漸上昇,從原本1998年8月起,到1999年921大地震前,阿摩尼亞當量濃度上升了20到40倍之多,而且震後直到目前仍未恢復到先前監測資料的當量濃度,仍在高檔變化中。
另一方面,同樣為水中陽離子的鉀和鈣的當量濃度在同時期內卻降低。同樣從1998年8月起鉀的當量濃度下降3到5倍,鎂的當量濃度下降10到15倍,至今仍未恢復原先的水準。劉瓊霦在地震後遍尋國際期刊資料,均無法解釋這些奇特現象,唯獨「科學」雜誌中刊載1995年1月日本神戶大地震前5個月,地下水中發現氯和硫酸根濃度明顯增加的報告。
劉瓊霦解釋,可能是大地震前土壤中的化學和微生物相已經產生變化,至今並不知道到底是因為哪種微生物死亡、存活而導致這種結果。但是這些在水化學濃度改變所顯示的先兆,或許可反應出大地震將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