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花的故事】世界的母親之花—-康乃馨(下)
康乃馨的廣為流傳,聽說要歸功於諾曼第人。隨著他們的喜愛和遷移,康乃馨才能迅速地從地中海沿岸傳到歐洲,再傳到中歐,最後遠播到英國以及世界各地。
康乃馨傳入英國的時間雖然很晚,但是在英國卻大受歡迎。在伊麗沙白女王時代,普遍栽植供觀賞和藥用之餘,有些品種還被當作葡萄酒和麥酒的調味料,以取
代從印度進口的昂貴香料。因此他們也把康乃馨稱為「酒中物」(Sop-in-wine),一直到今天,仍然有許多地區使用這個名稱,只是有時簡稱為「Wine-sop」而已。
日本的康乃馨,據說是在德川幕府時代傳入的。當時是公元十七世紀中葉,在歐洲正是法蘭西王路易十四的初期。由於經過長久的培養,康乃馨的品種已增加很多。光是被收集在凡爾賽宮裏的就有三百多種。
法王路易十六世,在一七七四年即位以後,因為優柔寡斷,受制於王后和王黨,所以政治敗壞,到一七八九年終於爆發了大革命,不僅使得自己於一七九三年死在斷頭台上;而且還使皇后瑪琍安東尼也被監禁在牢裹。
一位皇族查瓦利,為了想救皇后,乘著探監的機會,把準備幫助逃亡的計劃夾在康乃馨的花心裏,順手扔在地上。在沒人注意的時侯,皇后撿起一看,心中大喜,便急著想和查瓦利聯絡,可是沒紙沒筆怎麼辦?想了很久,最後才想到利用紙條的空白處,用髮夾刺上字,再花錢買通守衛吉伯,請他轉交。可惜,不知為什麼?吉伯在五天之後,竟向上司告發了這件事,使得看守皇后的衛士不僅大為增加,而且不久便把她也處決了。
查瓦利和皇后互通消息的紙條,迄今仍被當做寶貝般的珍藏在法國國家檔案裹。至於那朵康乃馨,雖然早已凋謝,可是,它差點救人一命的遺憾,卻依然為人津津樂道。
康乃馨,在我國也被稱為「荷蘭石竹」和「香石竹」。近年來國內栽植的風氣頗盛。品種可概分為大花和小花兩類,除了做為母親節的應景花卉以外,平時還是插花時常用的高級花材。
繁殖康乃馨,可用播種法,也可用扦插法。在台灣平地以秋季和早春播種為宜。播種後保持適當溼度,約十天即能發芽,待本葉長出五至七枚時,即可移植到花圃或花盆裹。扦插法則是摘取五至七公分長的健壯側芽,直插或斜插在砂土或細蛇木屑裏,保持溼氣和60~70%的日照,約經二十天即可生根。
栽植的土質,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佳。同時要選日照良好的地方,發育較好。在苗高約10公分時,要摘心一次,促使多分枝,將來多開花。生育期中,每月施用適量的三要素肥料數次,如果要使花朵碩大,還需摘除側芽和部份花蕾,以減少花朵的數量。
「康乃馨」和「母親節」雖然都不是國產品。不過,隨著西風東漸,近年來它們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似乎也逐漸根深蒂固了。再加「母愛」本來就是不分中外的,「母親節」的「日子」和「花朵」自然也不必硬分東西,因此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我們儘可高唱「康乃馨之歌」:
母親節又到了!
我要給媽媽獻上什麼呢?
獻上我心中的康乃馨,
永遠美麗而常春。
媽媽為我們辛苦了一生,
在劇痛中生下了我,
在含辛茹苦中教養了我,
在苦難的歲月裏呵護著我
日子在秒針中讀秒地過去了,
我們苦澀的成長,
換來了媽媽滿頭的白髮,
也換來了媽媽多皺紋的微笑。
在天涯海角,
我們永遠懷念您,
您是家鄉黃昏裹的一盞燈,
我們永不迷失,也永不遺忘
母親節又到了!
獻上一束鮮艷的康乃馨,
也獻上永遠銘記著的,
悲歡歲月裏童年那一顆雀躍的心。@*(//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