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評論沙烏地阿拉伯以石油換中國飛彈
【大紀元1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五日專電)任教於美國「國立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的學者Richard L. Russell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在北京訪問期間,沙國與中國簽下的五項雙邊協定奠下兩國戰略關係的基礎,卻挑戰到美國的利益。
這篇刊在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指出,自從當年伊拉克侵犯科威特以來,沙烏地阿拉伯為了生存必須仰賴美國,沙國皇室一直希望加強與北京的關係,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之前的一九八零年代中期,沙烏地阿拉伯就秘密的與北京協商購買中國的 CSS-2型彈道飛彈。這一點已衝撞到當年雷根政府的防止彈道飛彈擴散的政策。沙烏地阿拉伯甘冒惹怒美國,是因為看到伊朗、伊拉克及以色列都有導彈,不願意獨缺。中國出售飛彈不僅得外匯,同時也讓沙烏地阿拉伯背棄台灣,改與中國建交。
評論指出,九一一恐怖份子攻擊事件之後,美國民眾對於多數劫機者都是沙烏地阿拉伯國民群情激憤,使得利雅德更希望尋找新的戰略夥伴。中國則持續增加自波斯灣的石油進口以因應經濟發展所需。北京對於能源供應缺乏安全感,軍事策略專家也擔心,由於沒有像美國一樣規模的深海海軍,中國來自波斯灣的石油運輸可能受制於美國的封鎖。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在中國的三天訪問期間,所有的報導都提到他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簽定的有關能源合作及避免雙重課稅的協定。可以臆斷的是,有關戰略方面的問題也在議程之內,只是秘而不宣。沙烏地阿拉伯的 CSS-2 飛彈系統已老舊,必須歡迎中國能供應新型的飛彈,而北京也希望以此還擊美國,萬一美國同意繼續對台灣鉅額軍售。不過,這樣一來,中國就違反了應履行飛彈科技管制協定的承諾。
評論指出,危險的是華府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國家安全會議及國務院和國防部各司其職,不同的部門分別只關注中東或是亞洲的問題,卻沒有人會更綜觀的注意逐漸成形的兩個攸關美國利益國家間的戰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