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漁船轉型觀光休閒船 開創漁業第二春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24日報導】台灣漁民的故事系列七(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二十四日電 )黃昏的富岡港,「船老大」慢慢將漁船拉上休憩碼頭,結束了今年的海上工作。趁著黃曆新年前這幾天,漁船要翻修,趕著年節後搭載一批大學生出海從事水文研究。

「中凱一號」漁船的船主易建中,雖然已經四十七歲,但是在台東富岡港內卻是最年輕的船長。易建中笑著說「還好我還年輕才敢轉型」,中凱一號是台東第一艘轉型為觀光休閒船的漁船。

易建中的家族背景、生活環境和大海完全扯不上關係,七年前,易建中和朋友合買一艘膠筏提供成功大學從事海洋研究,這個因緣際會讓他和大海結下不解之緣。工作結束後易建中回到台東,買了一艘膠筏化身為漁民,整天沉溺在大海的懷抱中。

一年後,易建中在富岡港發現一艘七噸的沉船,仔細打量後,他認為只要整修後這艘船還可使用,於是他將膠筏賣了再籌措一些錢,買下了這艘沉船,有了這艘船,易建中可以乘風破浪遠航至蘭嶼、巴士海峽捕魚,他說,「這時候才真正有當漁民的感覺」。

不過,他也開始感受到當漁民的辛苦,他說,蘭嶼南邊巴士海峽上,有一處漁場,退潮時,水深只有十公尺,那裡有高經濟的魚群,但是必須每天凌晨二、三時出門,下午返回後,又要忙到晚上十時才能上床,相當辛苦,如果不這樣,在台灣附近海域根本捕不到魚。

易建中說,因為漁民不當使用流刺網,加上捕魚的技術比過去進步很多,台灣海域的漁業資源已經快速枯竭,現在只剩下鮪魚、旗魚、飛魚、鬼頭刀等這些洄游性魚類可抓。

他說,漁民經常冒險進入菲律賓的巴丹群島,捕捉高經濟的紅魚、黑鮪魚,菲律賓群島當地原住民的漁船和捕魚技術不如台灣,加上沒有市場需求,因此漁資源相當豐富,有時候台灣漁船直接向他們購買魚貨,不過最近幾年,他們「漁權」觀念日漸高張,不僅有水警保護海域,當地民眾也組自衛隊巡邏,驅趕台灣船隻進入。

二年前,他為了讓自己的漁船更舒適,整修船艙,增添浴室、廚房、廁所,宛如小套房般,一位老船長登船一看,笑他說「捕魚你當度假啊」,這句無心的話,讓他靈機一動,「對啊,乾脆我將漁船變為觀光休閒船」。

易建中於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自己親手翻修漁船,又花了五十萬元買新的馬達,他說,「漁船現在沒有魚腥味,魚貨艙都變成小套房了」。「中凱一號」成為台東地區第一艘漁船轉型為觀光休閒船。

「中凱一號」營運的項目很多,包括海葬、水文調查、海釣,甚至載著西藏活佛到海上投寶物等,從去年七月營運到今年一月二十一日為止,營收二十五萬元,扣除五萬元的保險,以及七萬元的油料,和雜七雜八的開銷,剛好打平。

富岡港內的老船長依然開著自己的漁船出海捕魚,易建中看著進進出出的漁船說,現在年輕人已經不補魚了,這些老船員也只能以既有的方式繼續捕魚,他們不想、也沒有必要改變現狀!

富岡港的黃昏落幕了,易建中也結束今年的海上作業,將船拖上岸整修,年節過後馬上要搭載一批台東大學的學生出海,從事水文研究,他有信心在往後的一年會更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