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天樂:雄獅威風洒四海

2006年01月02日 | 12:47 PM

【大紀元1月2日訊】今天是2006年的第一天﹐新唐人新年晚會的準備工作進入了更加緊張的階段。在這辭舊迎新的氣氛中﹐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晚會的壓軸戲“龍鼓樂﹐大唐風”中的四個生龍活虎的獅子。它們那威風凜凜﹐機智聰慧的風采﹐不正象為今年的新年晚會嘔心瀝血的工作人員嗎﹖

中國的獅子文化真有一段歷史了﹐據佛經上記載,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表示智慧的威猛。 在中國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 印度有獅,漢唐時期,佛教從西北絲路進來,獅子也隨佛教文物傳來。佛祖座前護法、金剛皆以獅子為座騎,獅子也便有驅邪、納福、吉祥、柔和的象征。在東漢年間,就有人用石頭刻獅守門,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如:四川雅安高頤墓前的石獅,就是那時候的遺物。 唐朝發展本土文化,道教也把獅作為神獸。獅子文化更堅實地在中華大地扎根。

據說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貌、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

中國民俗豐富多采,每逢新年或慶典活動,盛行舞獅和舞龍燈,在鑼鼓鞭炮聲中,几只大獅子歡騰跳躍,一條長龍逶迤翻滾,平添了許多歡喜熱鬧。中國古代時,獅子舞稱為“太平樂”,又叫“五方獅子舞”,有關獅子舞的記載 ,最早是見于《漢書禮樂志》的,其中提到:《安世樂》鼓員二十人,…….常從象人四人,詔隨常從倡十六人,秦倡員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員三人,…….皆鄭聲”,《安世樂》是一种在宮廷表演的大型歌舞,后人考證其中的“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 。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宋代《東京夢錄》記載,佛寺在節日開獅子會,僧人坐在獅子上做法事、講經以招來游人。到了明清兩代,民間各地盛行“走會”、”社會”, 舞獅和龍燈更是不可缺少的內容。

今天的舞獅主要分南獅、北獅兩種。最初北獅在長江以北較為流行;而南獅則是流行華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將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獅的獅子,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舞獅者(一般二人舞一頭)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未舞看起來已經是維肖維妙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北獅表現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舞動則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

北獅一般是雌雄成對出現;由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領。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面,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

南獅又稱醒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威猛的獅子型態,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製造考究;眼簾,嘴都可動。嚴格來說,南獅的獅頭不太像是獅子頭,有人甚至認為南獅較為接近年獸。南獅的獅頭還有一隻角,傳聞以前會用鐵做,以應付舞獅時經常出現的武鬥。傳統上,南獅獅頭有「劉輩」、「關羽」、「張飛」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跟據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

南師的舞動造型很多,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寶、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台等等;舞者透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故此南獅講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獅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採青、入洞等表演方式,。當中「採青」最為常見。相傳“採青”原來是有“反清復明”之意,現時一般是取其意頭,有“生猛”,生意興隆的象徵。「青」用的是。把生菜及紅包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回,表現猶豫,然後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為了增加娛樂性,採青有時還會用上特技動作,例如上肩(舞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 疊羅漢,上杆(爬上竹杆), 或者過梅花椿(經過高低不一長木椿)等等。舞南獅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獅的舞動要配合音樂的節奏。

獅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被稱作“大雄”﹐有“威猛﹑百折不撓﹑精進不止”的意思。其實是指修煉的人要在修煉的路上不畏艱苦﹐百折不撓地走向圓滿﹗比如著名的佛教大殿-大雄寶殿﹐中的“雄”就具有此意。

新唐人電視臺﹐宛如濁世中的清蓮﹐在新的一年裡﹐會更加勇猛嚮前﹐雄風洒四海﹗

@(//www.dajiyua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