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飲食結構影響腦部健康
【大紀元1月16日訊】不良飲食習慣是造成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衛報》報導,16日發表的2份研究報告表明,英國人在過去50年中飲食結構的變化,是誘發腦部疾病和精神系統疾病的重要因素。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由於物質生活提升,人們會發現,居民飲食結構「速食化」,反而帶來負面作用,在經濟改善,社會發達的同時,文明病也伴隨而來。
研究報告指出,兒童多動症、老年痴呆症、抑鬱症以及神經分裂症等疾病,都和人們過量食用垃圾食品以及人體內缺乏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有關。
研究說,由於食物能夠影響大腦結構及其功能,所以飲食會對人腦和人們的行為產生短期和長期的影響,而在當今社會,薯條、巧克力加可樂成了人們的家常便飯。
中國非傳染性的流行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心臟病、腦血管病、腫瘤排在死亡病症前3位,腦中風發病率排名世界第3,高血壓、糖尿病等上述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若政府對國民飲食習慣不加以教育,來應付由物質生活提升所帶來的負面作用,不良食物對人體造成的情緒、行為等影響,將會增加政府的相對開支,現代人應保持多樣化的飲食結構。
英國研究報告說,如果政府對國民飲食、農業種植、健康教育和環境問題不加以重視,那麼政府將為此而支付年年遞增的醫療支出。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