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5日訊】民進中央的一份調查顯示,農村學校平均輟學率接近40%;但實際情況更為嚴重。據人民網記者李俊義、馬書平2005年11月9日報導,河北省威縣是個「普九達標縣」,按照達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輟學率不應超過3%。但該縣卻達60%,有的學校更達90%。
農村初中輟學率上升,義務教育和農村教育的破產,是中國共產黨表期在農民實行愚民政策的結果,一方面製造龐大的愚昧、落後、貧困的農奴以便於永遠執政,一方面製造一些挺而走險的犯罪分子以養寇自重。
以威縣為例,大多數的輟學生都集中在鄉鎮的中學,賀營中學在校生共400多,其中初一200人,初三只有50人,大部分學生在初二時就輟學了。該校今年參加中考的只有24名,三年總輟學率近90%。
常莊中學每年初一新生150人左右,今年中考只有42人參加,三年總輟學率近70%;高公莊中學初一新生150人左右,今年中考只有48人;經鎮中學初一新生120人,今年中考為55人。今年高公莊中學和經鎮中學合併後,初一的在校生是200多人,初三年級為90人,相差一倍以上。
威縣在上個世紀末「普九達標」,但義務教育初中段的輟學率一直高踞不下。該縣近幾年初中入學的新生均在一萬人左右,每屆輟學達七千人,今年參加中考的只有4,100名。而在這4,100名中,上線的學生只有800多。
馬莊村的楊志芳今年剛上初二就「不想讀書了「。東小城村15歲的女孩子武靈今年初一,剛上幾天就退學了。大批孩子輟學的原因是「厭學」,而家長不反對孩子輟學的原因是認為「讀書無用」。可是在「厭學」和「讀書無用」背後隱含著的卻是巨大的辛酸和無奈。家長們說:「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下工作」。
2005年威縣中考時,35所鄉鎮中學中,只有一所學校的上線率達26%。有25所學校的上線率在10%以下,其中有三所的上線率為零,只有1名到3名升學的有18所。如此低的升學率,是許多孩子厭學的原因。
假如幸運考上高中,帶給其父母的只是一張張沉甸甸的帳單:考上公費高中,一年學費要1,000元,加上其他花銷,一年大約是3,000元,三年下來是一萬元。如果是擇校生,三年下來至少得4萬多元。再幸運考上大學,四年至少又要5萬元。這對於每年收入僅數千元的農民家庭來說,是很難承受的。
即便大學學業,就業又是一道檻。鄉鎮中學的孩子只能考上一些末流大學,畢業後工作很難找。威縣籍的大專畢業生,已經連續五年沒有找到如意的工作,只有回家種地或外出打工。花了很多錢卻得不到預期的回報,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
一項研究表明,清華、北大等國家重點大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招收的新生中,農村學生的比例呈下降趨勢;在非重點的地方院校,農村學生的比例則呈增加。
大多數輟學的孩子選擇進城打工。其中部分留在城市發展;部分人攢夠一筆錢後,回鄉結婚生子,複製父輩的生活;還有部分則被迫向社會的邊緣。
2005年6月,石家莊警方破獲了一起飛車搶劫案,在22名犯罪嫌疑人中,有21人是16歲到22歲的農村青少年,均為小學或初中文化。原本都是踏實肯幹的年輕人,沒有任何犯罪記錄,但到城裏打工一兩年後,卻變成談虎色變的「飛車黨「。還有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夥同別人搶劫的案例。
他們早早離開學校,要文化沒文化,要技術沒技術,活兒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工作,幹了幾個月後老闆卻不給錢。他們滿懷著希望與夢想來到了陌生的城市,卻發現這裏根本沒有他們的位置。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全國統一高考,是許多農家子弟憑藉努力改變身份和命運的捷徑。但是,令他們感到絕望的是,跳「龍門」變得越來越艱難。
為農家子弟求學設置的重重障礙,使許多學生和家長「知難而退」,共產黨成功地剝奪農村青年成功的希望和公平的機會。一方面剝奪和削減資源,造成鄉鎮中學教學質量和城市的差距,一方在錄取分數線上採取對農村岐視政策,再加上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終於讓人明白面,原來大學招收的,不是聰明優秀的孩子,而且為了擴大城鄉差別,讓農民永遠愚昧和貧困,為了逼農村的孩子邊緣化,讓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為擴軍整武、維持恐怖統治製造藉口。
扼殺農村教育原來是中國共產黨養寇、制寇以自重的偉大戰略部署呀。所以,中國共產黨自稱偉光正,也算實至名歸呢。
(1/14/2006)
來源:新世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