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漁業署原訂昨天對綠島海域第二波投擲廢電桿漁礁,因島上民眾強烈質疑投礁復育出現破壞珊瑚生態的反效果,揚言海上抗爭,使得綠島投礁行動及時喊停,礁體將於今天上午改投成功海域竹湖人工漁礁區。
鄉民取消海上抗爭
漁業署委託載運廢電桿的船隻前天從高雄興達港出發,原訂昨天上午抵達綠島海域投礁,漁業署三位官員也抵綠島接應,但卻遭遇民怨而臨時召開協調會,鄉民出示珊瑚礁被電桿礁破壞的照片,說服漁業署暫緩投礁,鄉民也取消海上抗爭行動。
經漁業署與台東縣政府、成功區漁會協調後,廢電桿將全數改投台東成功鎮與長濱鄉海域之間的竹湖人工漁礁區,此區去年曾投放鋼鐵礁,海底地質也不像綠島那樣複雜,應不致出現綠島的狀況。
此波投礁行動運礁船共載運二百二十電桿礁,因風大加上逆流,運礁船速相當緩慢,昨天雖已駛進台東海域,但船長回報今天上午才會抵達竹湖礁區。
綠島發起抵制電桿礁行動的單位包括鄉公所、代表會、綠島文化生態保育協會、綠島生態保育協會等,鄉長陳嘉文說,漁業署投礁復育珊瑚立意良好,但一來選錯地點,才發生礁體碰撞天然珊瑚礁的情況,另一方面,綠島天然礁體已足供復育,根本不需人工礁體。
綠島文化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林登榮批評,漁業署的珊瑚復育計畫,要將人工培育的外來種珊瑚種在綠島海域,根本是錯誤復育,危及原有的珊瑚生態環境。
漁業署官員說,投擲人工漁礁的聚魚效果十分良好,所以每年都有投礁計畫,綠島海域出現意外撞及天然礁體情形,應是投礁位置失準所致,此例不影響其它地區的投礁計畫。
存活率真相 下海查證 數字會說話
〔記者袁世忠/台北報導〕針對本報披露投放在綠島的電線桿壓死珊瑚礁,漁業署昨天發布聲明,強調電桿礁結構完整,而且珊瑚存活率達六成七。不過,綠島潛水人蕭平思氣憤地說,不論親眼目擊或錄影帶,都顯示珊瑚存活率僅有一成不到,「歡迎漁業署人員一起下水數看看!」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表示,漁業署現計劃要在成功外海投放電桿礁,卻沒有經過嚴謹的調查, 明顯欠缺考慮。就學術觀點來說,漁業署既然說成效好,就請他們公布資料並接受檢驗,不要自說自話。
陳昭倫也強調,最早執行人工漁礁的以色列,最近有報告顯示,人工漁礁只有前兩年有榮景,十年之後卻發現一些生物根本不會附著上去,效果並不是很好。
漁業署緊急發布聲明指出,海生館於去年11月進行調查顯示,所投放的一百五十座電桿礁,經過颱風侵襲後依舊完整。而且當初移植的一百六十一株珊瑚,僅有五十二株掉落或死亡,存活率達到六成七,只要再經過一、兩年,就可以完全與當地海底景觀融合。
聽到這樣的回應後,蕭平思激動地表示:「六成七?他們是用哪隻眼睛數的?」去年7月海棠颱風前,他和幾位關心保育人士曾下水去數,珊瑚復育率不到一成;去年11月19日,他們再度下水去數,只要冒出一點的就通通列入,結果一百八十六株中,僅有十八株存活,存活率一成不到,這一切有錄影帶為證,漁業署可以拿去請公正的第三者做檢驗!
蕭平思說,漁業署說電桿礁結構完整,事實上,下水看到的卻是東倒西歪,還有很多直接壓在當地原有的珊瑚上。最糟糕的是,當地原有生長的是軟珊瑚,結果漁業署移植的卻是硬珊瑚,根本不適合當地生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