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十日電)台灣保育團體去年揭露中國慘絕人寰、活生生將動物剝皮的殘酷過程,引起消費者反省,紛紛轉而選擇人工合成毛材質,但保育團體進一步調查發現,坊間廉價中國製皮草產品,多數仍是虐殺狐狸、貂等動物取得,專家提醒,只要是燃燒後會出現烤肉味、有灰燼散落,就是真皮草,拒買才保育。
保育團體去年初公布一卷拍攝自全球最大皮草生產國─中國河北皮草集散市場的影帶,揭露當地工人活生生剝除孤狸和浣熊皮草的殘忍過程,引起台灣民眾極大的關注與省思。
許多人認為花費幾十元到幾千元買到的廉價皮草產品,不可能會是真的,但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上午召開記者會,公布近半年來的調查結果,指出五分埔、夜市或地攤上,隨處可見的中國製皮草髮夾、髮圈及皮包,還是虐殺毛皮動物而來,民眾卻毫不知情。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講師楊維漢表示,「燃燒」是最容易辨識的方法,只要剪下一小搓毛點火燃燒,如果是真的動物毛皮,燃燒時會呈焦黑狀,出現烤肉味,且用手碰觸時,會有灰燼散落,相對於壓克力、聚脂纖維等人工合成材質燃燒後會有塑膠味、硬塊,大不相同。
這些來自中國的廉價皮草,楊維漢說,多數是取自於狐、狸、貂、烏蘇里貉等動物,不僅飼養、剝皮過程充滿非人道的待遇,相關加工過程中所添加的防菌、防腐藥劑成分更是不明,民眾除了根本不知道買到「什麼樣動物的皮毛」,更不清楚是否將過敏源穿上身。
楊維漢強調,流行時尚若缺乏對生命的關懷,根本不配叫作流行,除了血淋淋的動物皮草外,其實還有更多更保暖的材質可供選擇,例如遠紅外線的織品材料,呼籲民眾在購買衣物時,應兼顧內外的美。
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指出,很多人以為購買人工飼養、或廠家強調經過認證的皮草,就符合保育的精神,但其實人工飼養的動物,同樣存在囚禁、殘虐、忽略動物福利的問題,其痛苦程度甚至遠超過野生動物遭捕殺時的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