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點滴(1)

朱長超:蘇州河之淚

朱長超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9月5日訊】上海是水的故鄉,河的家園。眾多的河流在上海的大地上奔流著。蘇州河,黃浦江,揚子江,潤澤著這塊土地,構成了一條井然有序的河流之網。

在這個河流系統中,蘇州河在外灘流入黃浦江,黃浦江在吳淞口流入長江,長江在崇明島流入東海,東海匯入了太平洋。可以說,蘇州河是黃浦江的女兒,黃浦江是長江的女兒,長江是東海的女兒,東海是太平洋的女兒。這些縱橫交錯的河道,是大自然在大地上創作的作品。蘇州河的清流,黃浦江的潮汐,長江的洪波,東海的驚濤,使上海充滿了生命的律動和水的靈秀。

這些河流孕育了上海。上海所以稱為滬,是因為它是漁民捕魚的地方。滬是一種竹制攔魚工具。漁民們在蘇州河和黃浦江的灘塗上插上竹排,宛似一個迷宮。潮水上漲的時候,魚兒乘著潮水游了進來。退潮的時候,魚被竹排擋住,漁民們可以從滬裡拾到一條一條魚。追根溯源,上海在遙遠的古代,是先民們創造了滬用來在河灘捕魚的地方。

上海的這些大河小溪,一條條都是清波碧草,春來江水緣如藍。一個多世紀前,有一個英格蘭姑娘乘船從外灘沿著蘇州河上溯,一直到太湖。當時正是陽春三月,她看到了碧綠的麥苗,金黃的油菜花,紅艷艷的桃花。她寫信給英國的親人介紹她沼途所見,清徹的蘇州河及其兩岸田野的景色給她留下了難忘的景象。這封信,成了蘇州河少女時代美麗形象的見證,成了蘇州河一個世紀前面貌的真實的留影。

1960年代,我第一次看到了蘇州河的容貌。1962年我從鄉下到復旦大學到,經過白渡橋,在位於蘇州河畔的上海大廈下等車,看到蘇州河水翻滾著瓜皮雜物,河水也不清澈。第二年暑假,我與一位同學何大炎從上海步行到蘇州,有一段路就在蘇州河上游的河岸,我們休息時,看到蘇州河中水草蕩漾,游魚歷歷。我們還去河中游泳,至今留下美好的印象。當年的蘇州河,它的下游已經污染,但是,它的上游,還保持著美麗的容顏。

月換星移,淪桑多變。不多幾年時間,蘇州河變成了一條臭水河。1982我考取了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就住在蘇州河畔的一間小屋裡。蘇州河散發著一陣陣臭氣,扑向我們的鼻子。夏天的晚上,我們能清楚地聽到河上船工的麼喝聲,機器聲,搖櫓聲,嘈雜一片。有時候我帶著孩子到河畔散步,河面不時翻滾著塑料袋,破鞋子,河水變成了黑水,一圈圈的氣泡從河中升起,一個個油花在擴大著。蘇州河成了一條黑色的河流。

當年,蘇州河入海的地方,白帆點點,清波汩汩,上海大廈就建造在兩河交界的地方。而後來,由於河水發臭,一陣陣臭氣扑向上海大廈裡的旅客,不得不做了雙重玻璃阻擋蘇州河的臭氣,用茶色擋住蘇州河黑色的污水。如果說,英格蘭姑娘看到的散發著青春氣息的蘇州河,它反映的是蘇州河的少女或少婦時代的形象,而如今,蘇州河成了一個憔翠的老婦人。滿臉皺紋,頭發斑白,牙齒脫落,渾身有病。

蘇州河的災難遠不止此。由於上海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面下沉,這樣,原來橫跨蘇州河上的一座座美麗的橋梁,有的橋墩下沉了,橋面下的拱形空間變小了,船隻再也不能通航﹔有的橋墩傾斜了……

蘇州河的不幸是人們瘧待的結果。人們對它可以說是恩將仇報。有幾次,我看到沿岸的居民向蘇州河裡倒著夜尿。有一次,我看到人們向它倒著垃圾。更有一次,我看到有人向河中擲著日光燈管。我勸說,我責問,他們表示關你什麼事?這是用不著說多少道理就能明白的事情,人們似乎毫無顧忌,也沒有一點內心的不安。工廠則日日夜夜地排放著各種污水,電鍍水,造紙水,生活污水,源源不斷地流向蘇州河。年年月月,積少成多,美麗的蘇州河終於成了一條黑水河。黃浦江長江東海的命運與蘇州河的命運相差無幾,成了同是天涯淪落人。

人們以為現代化就是有錢,就是享受,就是對自然的更多地索取。人們認為,大自然就是我們的奴隸,是我們的工具。蘇州河的憔悴就是這種理念的結果。人們啊,如果現代化實現了,GDP提高了,但是人們卻開始喝不到潔淨的水,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這樣的現代化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幾年,人們將蘇州河的污水直接通到東海,蘇州河的水干淨了一些。但是,這只是污水搬家,東海又被污染了,一個又一個赤潮在海面上發生。由於過於營養化,年年蘇州河的水面上水葫蘆瘋生瘋長,連成了一片。蘇州河是生命的河,是人間的河,但願人人能珍愛它,保護它。我們盼望著蘇州河早日恢復青春。我們多麼希望能看到碧波蕩漾的蘇州河啊!

中國的污染的河流何止一條蘇州河?全國600多條河流,400多條被相當嚴重地污染了,長江已經變成了第二條黃河,清流帆影的淮河成了污水河、臭水河,漳河、永定河等河流兩條因為污染產生了許多癌症村,怪病村。全國因生態污染造成的病人不知有多少,全國因生態破壞而造成的生態難民不知有多少,全國因生態破壞而造成的自然災難、社會貧困不知有多少。本來,這個問題有別人的歷史教訓,我們完全可以避免。看來,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思路是有問題的,只求高速度地發展,不管子孫後代、百姓死活的思路是有問題的,這種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是在剝奪子孫後代的發展權,是以踐踏民眾的健康權、生命權和環境權為代價的發展,也是一種破壞性和短命性的發展。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國民的高度重視。

轉載自《網路文摘》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戴奧辛禍首鋼聯難復工  恐濫倒集塵灰污染擴大
台環保署和七國完成環保標章相互承認
吳榮義:鼓勵民間企業 參與污水下水道建設
節省能源和開支,太陽能成熱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