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人口增長導致生態惡化
【大紀元9月4日訊】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三大河流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對中國和亞洲的气候環境有著重要影響,被稱為“亞洲水塔”。
“首富縣”淪為“貧困縣”
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年年季季帶牛羊遷徙,是青藏高原的牧民亙古以來的生活方式。然而,近年來,三江源地區的雪線不斷上升,湖泊逐漸萎縮消失,草場也日益退化。
四十多歲的康杰是三江源核心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的牧民,記者几年前見到他時,他已經帶著家人走牧了三個月。因為連年旱災,牧草長勢不好,牲畜無草可吃,所以他們被迫赶著牛羊尋找長勢較好的草場。這就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三江源地區出現的以 “乞牧”為生的生態難民。
瑪多縣被稱為“黃河源頭第一縣”,上世紀七十年代是中國有名的首富縣,全縣牲畜最高達67万頭只;而現在,嚴重的超載使得草場退化,牲畜頭數下降到31万頭只,全縣的財政收入僅為支出的27%,“首富縣”已淪為有名的“貧困縣”。
住在源頭買水喝
在長江源頭第一縣———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每天從上午十點開始,一輛輛拉滿水的拖拉机就緩緩行進在街頭。每當這時,縣城里的居民就紛紛拿出水桶等候在家門口,准備買水。而在縣城外,干枯的水井則比比皆是,長江源頭竟出現了“住在源頭買水喝”的窘相。
曲麻萊縣副縣長龔卻佳說,曲麻萊縣城原來有136眼水井,到2000年只有8口有水,縣城大部分居民都靠買水生活。
人口急劇增加是禍首
“自然气候的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加劇,讓這塊高原濕地不堪重負。”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建龍說,水資源的減少、沙化加劇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已經讓三江源的生態環境嚴重超載,人類生存環境正在受到威脅。
資料顯示,1949年,三江源地區的人口為13万人;而截至2003年底,三江源地區已有61万人。有專家指出,人口數量的增長与這里生態惡化的趨勢絕不是偶然的吻合。
三江源區占地36.3万平方公里,從某种意義上說,每平方公里的土地現在還養不活2個人。中國科學院地理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封志明認為,要強調三江源區的生態功能,必須控制人口的承載量。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