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牙周感染導致早產,牙醫師提醒女性在懷孕前先做口腔檢查,治癒牙周病後再懷孕,減低早產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副教授簡華宏表示,牙周感染會導致體內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使得子宮胎盤接收到「該生產了」的「假訊號」,以致早產的發生率提高到一般人的二點八到七點五倍。相較於足月的新生兒,早產兒死亡與生長缺陷的比率較高。
此外,如果牙周感染沒治療好就貿然懷孕,身體荷爾蒙的改變,會導致原有病變牙齦劇烈紅腫,甚至長出大顆的「懷孕瘤」,因治療併發症風險高,牙醫師多半不願為孕婦進行牙科治療,使情況變得複雜。
懷孕前 先做口腔檢查
簡華宏提醒女性在懷孕前先做口腔檢查,一發現牙周有感染,應該先接受牙醫師治療,等到病情改善,再徵詢醫師意見,考慮進行懷孕,懷孕期間也應特別留意口腔衛生,確保孕婦與胎兒的健康。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牙疼不是病」說法需要修正!牙醫師指出,牙疼事小,牙齦長期發炎,所引發的感染與免疫反應,可能導致糖尿病、心臟病、中風、肺病等全身性疾病上身。
中風風險提高為三倍
牙周病醫學會昨日舉行「由牙周病探討全身健康」國際牙科醫學研討會,耶魯大學醫學院臨床外科學副教授法奇歐整合近十年研究資料表示,嚴重牙周炎患者中風風險比一般人提高為三倍、心臟病與糖尿病為一到兩倍,現在也被懷疑與慢性阻塞性肺病、骨質疏鬆症有關。
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副教授簡華宏解釋,當細菌在牙齦大量繁殖後,受到感染牙齦上皮因細胞潰瘍,同時血管增生、通透性增加,牙菌容易經血液循環入侵人體深處,促使動脈血管壁粥狀硬化,提升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同時也可能提高細菌性心內膜炎與菌血症的機率。
簡華宏也指出,糖尿病患因血球功能缺失、血管結構改變,比較容易罹患牙周病,相對的,牙周的細菌感染可能提高胰島素抗拒性,導致糖尿病病情起伏不定。(//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