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執象而求 咫尺千里」探索心靈世界的feeling
【大紀元9月29日訊】 李義山的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仍有一份莫名的感動,吐絲讓人覺得有如一個生命的轉折點。弘一大師圓寂前,寄給好友夏丏尊和得意門生劉質平的空明偈語:「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體證了他恬淡自如而圓滿的一生,也留予後人無盡懷想與傳頌。
談到弘一大師圓寂前,寄給好友夏丏尊和得意門生劉質平的空明偈語:「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其中的「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八字箴言,讓我聯想起智慧箴言的兩句話:「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兩個箴言內涵所談的都離不開「心」的作用。
「一切由心造」,傅偉勳博士在「生命的學問」探索心靈,以一首詩:「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來詮釋其中的真感受;六祖慧能說:「明心見性」,朱熹所云:「心者,人之明,所以具眾理而應萬物者也;性則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從以出者也。」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說:「靈機記性在腦」,他所說的「靈機」即指感知而言,也就是人對事物的認識,思維和把握的過程。
心的作用形成個性的細膩與粗心,細膩的個性讓優雅優美的心靈變得高貴,典雅大方,才能擁有藝術美學中的「才、膽、識、力」,當然啦!才氣、膽量與學識是需要累積學問與經驗,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我曾寫下一段古文「讀書多,積理高,夫讀書之志,須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言。」所以說:「才、膽、識」是「因果」中的「因」,後面的「力」要「有志有識有恆」中的「有志」為前提,方能將「才、膽、識」發揮到最大power。
有了「才、膽、識、力」才能「理、事、情」,有云:「細節決定成敗」,這裡的「細節」與「失之毫釐」相通,與「執象而求」的心的作用相容,人會出錯除了「忙中出錯」以外,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我執」所造成的,執著表相,執著本心,執著於習慣,執著於情緒,到頭來只是追求一種空靈的表相,這種差距會形成「咫尺千里」,「差之千里」的距離,造成偏離中和之道的本源,如此,便達不到「天心月圓」的圓滿圓融之境界。
如果物質、精神、靈魂是人生的三層樓。豐子愷認為:「弘一大師,是一層一層的走上去的。」一九一八年,在俗的李叔同,於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從此成了弘一法師,時年三十九歲。黃福海曾問他:「我可不可以這麼說:佛門中的生活就是藝術的生活呢?」法師回答:「各人的觀點不同,也可以這麼說。」豐子愷對於弘一大師的由藝術昇華到宗教,「一向認為當然,毫不足怪。」弘一大師的這種生命feeling追尋,是一種人格的完滿和昇華。夏丏尊評價他「做一樣,像一樣。」豐子愷也說:「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名士。」;「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因為他「做一切事都『認真地、嚴肅地、獻身地』做的緣故。」李叔同自己在對寂山長老提及出家緣由時說:「弟子出家,非謀衣食,純為了生死大事。」在物質、精神生活之後,他要探究「聖潔神秘」如天心月圓的人生圓融。
出家的最初五年,他雲水行腳,做苦行僧。一九二四年,追求完滿人格的他赴普陀山參禮印光法師,印光法師平生不求名利,不蓄財物,不蓄剃度弟子,事事躬自操作,衣食雖極簡,教化卻極廣。弘一法師在印光法師身邊熏染七天,觀察他的一言一行,並銘記在心,成為他日後人生的準則,並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一一實行。夏丏尊先生在《生活的藝術》一文中這樣描寫:「在他,世間竟沒有不好的東西,一切都好。」;「粉破的席子好,破舊的毛巾好,白菜好,萊菔好,鹹苦的蔬菜好。」;「甚麼都有味,什麼都了不得。」能在瑣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滋味」,能以歡愉的心觀照出世間的「本來面目」,這種自在的人生,光明的心地,一如「光明殊皎潔」的涼月,是何等「了不得」的風光!
弘一大師最後的偈語:「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字字璣珠,句句箴言,必須融入心靈情感的真心真誠,才能心領神會其中的人生智慧與妙悟,想當然耳,也是一種非常形而上的哲學思想,讓我有了更多的心靈思維,使自己的優雅靈魂獲得不少清新菩提喔!
在【王者天下】這部電影中,劇中男主角貝里昂是一位英勇的完美騎士,有一回國王召見他,談到心靈層次的問題時,國王說:「你的靈魂要靠自己來拯救」,這句話說得非常有氣味,說得很有feeling,但是高雅高貴的心靈要轉化成高尚的靈魂,不只靠自己來拯救,應該是說:「你的靈魂要靠自己來昇華」更加貼切,既有層次也能咀嚼出新滋味,讓人讀後咀嚼再三,意猶未盡,宛如空谷餘音,繚繞不已。
如果物質、精神、靈魂是人生的三層樓。豐子愷認為:「弘一大師,是一層一層的走上去的。」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探尋到一個總結,精神層次只是階段性任務,靈魂世界的提升與昇華才是人生的重要課題,心的作用可以停留在精神層次,因為人能達到這個精神層次的境界的,已經算是很有修為素養了,此時,儘量去掉「執象而求」中的我執觀念,逐漸向心靈層次的高雅高貴邁進,慢慢地,不知不覺中將感受到一股清新高格的磁場氛圍瀰漫其間,此時,便會逐漸向「華枝春滿,天心月圓」靠近,而弘一大師的「天心月圓」就是一種圓融圓通圓滿的靈魂昇華。
在我的新詩「心靈幸福的feeling」中,對於心靈幸福作如下描述:
我願把人們的心靈
一個個都聚攏來
試著融成一種高雅的想法
像月亮般掛在晶瑩的天心
給大家看個通透
我願把人們的心靈
一個個都聚攏來
用關愛的月光洗潔
昇華成高貴的靈魂
重新送還給人們
使煩憂誤解煙消雲散
我願把妳的情絲和我的情思
編織成幸福快樂的feeling雲裳
把她當忘憂水
謝絕人間的苦惱
願人們化煩憂為菩提
寄望人間幸福feeling
撒播在人們的心房
當煩憂之心門緩緩關上
幸福feeling就在人間
逐漸擴散
瀰漫在幸福快樂天堂
當中「用關愛的月光洗潔 昇華成高貴的靈魂」,嘗試著用內在的心靈轉述人間可能成真的高貴的靈魂,如此看來,誠如【王者天下】中國王所說:「你的靈魂要靠自己來拯救」,到我認為的「你的靈魂要靠自己來昇華」,這中間的差距,「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但是可能做得到,端看自己的克制克己功夫,修為能力是否精進,以及能否承受更大的困境來提升自己的靈魂世界。
有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自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可不是嗎?當下覺悟,當下即菩提;一生了悟,一生皆菩提,「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佛法即心法,心法即是通透了悟本心本性,乃「明心見性」後的大澈大悟,然而從頓悟了悟覺悟還是不離本心本性,離靈魂世界還有一段長路要走,需要「忍」字訣的功夫做後盾。
終於,自己把十幾年來的讀書思考與書法體悟融入到佛法中,期間可悟可不悟,停停悟悟,悟悟停停,終於藉由弘一大師最後的偈語:「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讓自己通透了悟其中深層的涵意,可深可不深,可說可不說,誠如陶淵明說:「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與弘一大師最後的偈語所云:「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其中的「問余何適,廓爾忘言」,不是有似層相識的意境嗎?
原來,弘一大師偈語中的智慧箴言,讓人意猶未盡,如空谷回音,餘音繚繞,繚繞不已,我心想他不只年輕時欣賞有靈性有韻味的人們,一生中更愛古人喔!「我師古人」應該是他一生追求嚮往之,誠如孔子云:「逝者如斯矣,不舍晝夜」、「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可不是嗎?(//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