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逃貪官多 遣返困難已成反腐瓶頸
【大紀元9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彥台北特稿)最新一期中國官方雜誌「瞭望」週刊刊載一篇有關「外逃貪官」的文章,再次凸顯中國官場的貪瀆現象。中國外逃貪官多眾所週知,但因法令與制度不夠完備,遣返困難,已成為中國政府反腐敗工作的瓶頸。
中國商務部的一份調查顯示,近年來外逃官員數大約四千人,攜走資金約五百億美元,但目前被遣返並追回財產者微乎其微。
另有統計顯示,自一九九八年至去年八月,中國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的職務犯罪嫌疑人中,已知潛逃境外的有兩百七十一人,而五年中從境外抓獲的潛逃犯罪嫌疑人僅七十一人。
針對遣返問題,九月將在上海、北京召開的第二十二屆世界法律大會,特地把「反腐敗的國際合作」列為重要專題,屆時來自五十二個國家、千餘名法律專家將深入探討合作反腐的方向和方法。
貪官攜款潛逃的情況在中國大陸屢見不鮮,更非一朝一夕形成,一場會議能發揮何等效果令人質疑;其實,中國早於二零零三年即由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遞交加入「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批准書,若能發揮成效,當不必等待至今。
不過,當年中國確實曾以雷霆之勢展開行動。中南海於十月一日部署代號「自投羅網」專案,兵分多路抓捕藉著國慶長假以出國旅遊名義攜帶巨款外逃的貪官,事後官方宣佈共逮捕一百十五名廣東、湖北、河南、江蘇、遼寧、山東等省官員,起獲美元現鈔三千一百三十多萬元,現金匯票、支票超過一億兩千兩百萬美元,拘捕規模與人數為歷來罕見。
可是,這與官方宣稱加入聯合國打擊跨國犯罪組織公約後,「今後腐敗外逃官員將被引渡回國」的情況不同,一者是尚未潛逃出境被捕,另一者是出境後被遣返,所以有人認為在境內被捕者「技術太差」、「運氣不佳」,而非因此引為借鏡,加上遣返成效確實不彰,難以發揮遏阻作用,以致問題依舊。
有評論說,這種當官必撈的心態正反映中國大陸官場流行的「後路工程」,許多中共官員深知官場變幻莫測,官職在身便開始打點、受污納賄,俟時機成熟便設想如何移轉賄款及購買外國護照,安置家人逃離中國。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亞洲事務顧問李侃如曾指出,中國普遍貪污的根源可以追溯至地方的共黨領導人,他們對待統治的地區好像封邑。
加拿大麥克琳(Maclean’s)雜誌記者坎普貝爾(Andrea Mandel-Campbell)表示,過去四年,中國至少處決了二十五名犯了有關貪污罪的官員,貪污金額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估計中國每年有六百億美元被藏匿於外國帳戶,貪污不僅破壞中國的經濟繁榮,也損害共黨的政治合法性。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常務秘書長盧建平表示,中國腐敗官員外逃方式多種,常見的有持本人護照,打著出國考察的名義冠冕堂皇出訪,也有人利用假護照、假簽證出境。
不義之財出境方式也不同,有些透過虛假海外投資,或外貿合同,把大額非法資金假借政府款項名義流出,有的利用子女、家屬、親戚攜出贓款到國外,甚至直接在外國受賄。
盧建平認為中國政府對這些逃竄到外國的腐敗官員瞭解有限,而中國尚無有效追回贓款的途徑,主因是法律不完備,至於跨國合作會涉及國家主權問題,所以簽署這方面跨國協定的空間比較狹窄,只限於一些小國、弱國,也僅限於雙邊機制,導致贓款及人追回率均低。
所以,中國若要徹底解決貪瀆問題,當從官場清廉制度與多國合作追緝雙管齊下,否則一切皆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