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岳芸採訪報導)賺錢除了實質的財務報酬,還有另一種無形的資產,包括個人與社會。迥異於一般教人家如何累積有形的錢財,以下要探討的「賺錢新哲學」,則是著重在無形的財富。而在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提高,所得大增,可是物資能源卻是有限度的,有什麼樣的新主張是消費者需要考量的?
總統府國策顧問柴松林應基隆港務局局長蕭丁訓之邀,9月2日在基隆文化局演藝廳主講一場演講,講題是:「賺錢與花錢的新哲學」。
在正式進入講題之前,柴松林先剖析,1738年英國發明紡織機,自此開啟了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12項重大的改變。其中一項是現代的資源有限,所以要有節制的想法,人要過簡樸的生活,像韓國就實施住宅法,每戶規定不超過150坪。還有一項是10幾年來全世界共同的趨勢,那就是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
三種類型的高所得
什麼叫賺錢?憑智慧或勞力換取經濟性的報酬,柴松林說在制度健全的正常社會,有以下三種類型的高所得。
1) 憑著智慧,像比爾‧蓋茲,讀了一年大學就去開電腦公司。另外,在日本,個人所得的前幾名都是作家、小說家。一個國家的有錢人如果是憑著智慧賺錢,那表示該國的制度是比較健全。
2) 承擔責任大,如新加坡公務員待遇高,日本大臣所得排名前十名內,他們做不好都要立即換掉。
3) 危險性高的行業,如飛機正駕駛,月薪五十萬元。在美國有試飛飛行員,一小時五百萬美元,不過,那一生只能飛一次。
柴松林認為,一個國家的高所得如果不是屬於這三類型,那個社會就屬於不正常、不健康。
個人與社會的無形財富
除了賺到有形的財富,柴松林也強調無形的財富,譬如博士生拿到學位,寧願賺取低微的研究助理費跟著大師幾年,那就不是錢所能計算的。他也認為國家公園解說員的所得高,因為滿足自己的表現慾,會使身體健康。
還有像故宮、歷史博物館的解說員,看到世界上最美的東西,獲得美感,那也是一種所得。而像他那像推動社會運動,看到社會的改變或理想的實現,也是一種所得。
在個人方面,柴松林認為無形的財富包括健康,那比錢財還重要。像首富躺在床上好幾年,事實上那也等於是貧窮。有特殊技藝、技術高、有聲望、有地位、有好朋友、家庭和睦、比旁人自由、有自主性等,這也都屬於個人的無形財富。
至於社會資財,那是屬於全體民眾,如今年的《經濟學人》評愛爾蘭有完善的居住環境,因為那兒的社區有道德,鄰人相處和睦。
其它的社會資財還包括:好的基礎建設、巴黎羅浮宮(星期四去不要票)、公園綠地、豐富文化資產、良好的教育體系、經濟安定、人權受到保障、有效率的政府(北歐國家、香港新加坡)、公平的發展機會等。
談到花錢,柴松林認為關鍵在於花錢是否有意義?如果賺小錢但卻花得有意義,那算是富裕的人。
甘迺迪與消費者的權利
在介紹如何消費之前,柴松林不得不推崇美國已故總統甘迺迪,為什麼他那麼受到美國人的愛戴?因為他是第一位直接面對人民的總統。1962年,甘迺迪向美國參、眾兩院發表特別諮文,首度要保障消費者的權利,計有以下四種:
1) 安全權,不能因為消費得到危險。
2) 了解真相權,消費者買了東西,有權知道其成分、功能、效用、保存方法。
3) 選擇權,有權要求市場有足夠的產品讓消費者來選擇。市場供應或民間供應,由競爭價格來決定。公營或壟斷企業要提供合理的價格、滿意的服務,不能因為獨占壟斷就予取予求。
4) 產品不為自己而是為消費者生產,讓消費者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生產者有義務徵詢消費者的意見。
另類美容療法
針對美容、瘦身大行其道,柴松林以此例說明,很多美容、瘦身產品是沒用的。他舉美國另一位偉大的總統林肯的話說:「一個人到了35歲還不好看,就要為自己負責。」那麼,要如何來「美容」呢?柴松林提供的妙方是:
1) 多讀書、知識豐富、文化素養高、藝術技能欣賞
2) 心地善良,與人為善,樂於助人。柴松林說,在最困難時,有人拉我們一把,會記得對方是單眼皮或雙眼皮嗎?我們只會記得對方是好人,與胖瘦無關。
3) 心地光明坦蕩,身心健康,樂善好施。
消費者的八大權利
根據「消費者教育創制權」 (Consumer Education Initiative, or CEI),消費者有以下四大權利:
1) 求償權,受到損害要加重生產賠償。
2) 教育權,聯合國文教組織把「消費者教育」列為主要內容。
3) 環境權,提供清潔的環境。
4) 基本物資供應權。基於人道主義救援權,有飯吃的人要幫助沒飯吃的人。
以上四大權利與甘迺迪提出的四點,合稱「消費者八大權利」。
消費者的五大義務
消費者要盡義務才能享權利,身為消費者有以下五大義務:
1) 認識義務,不要受廣告欺騙,要學習消費知識。買東西前要想一想,東西是真是假,有用沒用。
2) 行動義務,發現危險時,為了避免以後再出現危險,就需採取行動來解決。有位歐洲政治家在40幾年前說過一句名言:「為什麼這社會罪惡如此猖狂,因為好人都袖手旁觀。」
3) 團結的義務,消費者是散沙,不像生產者有顧問、政商關係等團體。
4) 關懷的義務,有些錢花了是在犯罪,如色情,影響家庭,造成社會不安,要去關懷社會。
5) 環境義務,保持環境的美好或清潔,如今天在演講廰沒人抽菸。
六大消費花錢的原則
如何消費花錢呢?柴松林倡導從環境主義到消費主義,提出按現代觀念來盡消費者的義務,有以下六大原則供參考:
1) 減少消費,能不買就不買。不問價格高低,好不好看,合不合身,不與朋友逛街。先問自己不買行不行:「不買會死嗎?」柴松林說,他從1991年以來,就沒再買過衣服了。
2) 循環使用,要能多用幾次。有些用完就丟的東西,表面看是便宜,但是採買多了,反倒是比較貴。不是買便宜的東西,而是要買合身好看,天天能穿的衣物;這樣穿的總時數除以價格,算起來才是真正的便宜。
3) 再生使用,東西用壞了怎麼辦,有再生的原料才用。
4) 經濟主義,地球上的資源有限,禁不起無緣無故消費掉,耗竭性的資源儘量少用。買東西以用的材料少,不占空間為原則。柴松林以自家住宅一帶的房地產為例,一坪是33萬元(1萬美元左右),若買的東西占了半坪空間,就要17萬,所以少搬東西回家。
5) 生態主義,買東西時了解原料是什麼,生產過程是否有污染。某科學雜誌曾說,再過50年,紐約、東京都要陷在海底,這就是人不重視生態所帶來的禍害。
6) 平等主義,對於歧視婦女、認定某宗教不好、歧視少數民族、升遷有性別歧視、強迫員工信仰某教等等這些公司,柴說他都不購買他們的產品。
最後,柴松林總結說,賺錢、花錢都不是人生的手段,而是道德的手段,養成習慣,做個充實圓滿的人,也就是做個「生活者」,是日本人所謂的「人格者」。
● 柴松林小檔案
年齡:今年71歲(1934年12月12日)。 學歷:法國國立高級研究院經濟統計學博士。 經歷:政治大學、交通大學科學方法教授、主任(1973-1993)。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1997-2002)等職。 創辦: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第一兒童發展基金會、新環境基金會、導航基金會等公益組織。 榮譽:1987年民意調查,被推舉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人」。近10幾年,兩次獲得美國民主基金會頒贈的「傑出民主人士」獎。 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妻子:薄慶容在金融機構當高級主管,柴不避諱說妻子賺錢比他多。 |
製表:大紀元記者岳芸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