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無清算協定 風險難掌控
【大紀元9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特稿
行政院昨天宣佈下週一起開放金馬試辦人民幣兌換業務,並將攜帶人民幣入出境限額由六千元調高為二萬元,未來更擬全面開放人民幣兌換,此舉雖滿足部分國人對於人民幣現鈔的需求,但在兩岸未簽訂「清算協定」的情況下,若貿然全面開放人民幣兌換,風險難以掌控,政府應三思。
兩岸經貿往來頻繁,在政府未開放人民幣兌換之前,國內黑市交易即相當盛行,部分商店收受人民幣是公開的秘密,不見檢警機關依法取締,管理無能在先,這次開放更把非法化為合法,更暴露政府政策的紊亂。
而且,兩國之間進行貨幣兌換,必須簽訂「清算協定」,否則將嚴重影響金融秩序,但因兩岸的政治情勢,除非我國拋棄主權,承認「一中」,否則中國不可能與我國簽訂「清算協定」,在此情況下,政府以委託外商銀行進行人民幣拋補作業的方式,開放人民幣兌換,已讓人捏一把冷汗。
更令人擔心的是,中央銀行昨天表示,將儘快全面開放人民幣兌換業務,而且不一定要簽訂「清算協定」,如果可以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就可透過其他方式建立「清算機制」,進而全面開放人民幣兌換。
央行的說法,缺乏風險控管意識,如果無法簽訂「清算協定」,透過其他方式建立的「清算機制」,勢必隱藏風險,加上兩岸關係瞬息萬變,如清算機制出了問題,台灣要如何處理大量流入的人民幣?難道坐視台灣被人民幣淹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