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正王╱台北報導〕面對外界對砂石業者的諸多質疑,台灣區土石採取業者同業公會理事長林光揚,昨天指政府近年砂石政策都在空轉,未能提供足夠砂石來源,逼得合法砂石廠只能向非法業者買料源。
林光揚抨擊,這2年名義上雖已推動陸砂開採,但政府對挖採砂石有如驚弓之鳥,法令上諸多不合理限制,加上地方政府怕事,又缺乏輔導措施,導致2年來全台通過申請的業者寥寥無幾,推動陸砂政策幾乎完全落空。
林光揚補充,陸砂來源缺乏,河床上又有許多淤積砂石,河川局不敢開放標售,導致砂石來源嚴重缺乏。
合法砂石場為了求生存,不得不向盜採業者買料源,政府不合時宜的法令給了合法業者不便,卻造成更多的盜採。
政府說法–陸砂推廣 成效很有限
台灣近年積極推廣陸上砂石,但經濟部因與農委會對開採面積及農地採砂是否要變更地目等的認知差距,規範細節仍在經建會協調中,經濟部水利署長陳伸賢坦言,陸砂開採至今成效依然不佳。
經濟部水利署官員說,政府早已禁絕挖採河川砂石,目前的開採都是為了疏濬河川,加上近年綠建築、木結構房子、鋼骨建築逐漸為人所接受,未來國內砂石使用量可望緩慢減少。
署長陳伸賢則說,台灣經歷過劇烈的地殼變動與造山運動,河谷變成高地後,原本的砂礫還是可以利用,且陸砂相較於河砂,陸砂立體且面積大,產量會比河砂更多。但因開採前須先通過地方政府的環境影響與生態評估,又牽涉到黑白兩道利益與居民抗爭,目前成效有限。
經濟部則強調,陸砂將成為國內最主要砂石來源,目前評估國內的陸砂蘊藏量達1000多億噸,已規劃21區,包括桃園龜山、新竹芎林、苗栗三義、高雄圓潭子等區域,可採的砂石有20多億噸,足足可供國內營造業25年的使用量。
不過2年前號稱全台第一件合法開採陸砂的高雄縣旗山圓潭子陸砂案,卻因居民抗爭激烈,加上回填土方不易尋找,高雄縣府認為陸砂開採應暫緩,先把河川淤積的砂石疏濬掉才是正途。
(採訪:記者曾慧雯、歐祥義、魏錫賓、陳文正 )
他山之石–先進國家 不仰賴河砂
〔記者曾慧雯╱台北報導〕相較於台灣高度依賴河砂,國外河砂比率多在20%以下,例如日本(4% )、美國(7% )、比利時(17% )等,這些先進國家的砂石來源多為陸地開採、進口砂石與經過處理的海砂,日本甚至有64%是來自陸地開採並經人工處理的砂石。
經濟部水利署長陳伸賢表示,日本的人工砂石主要來源是山裡開採的岩石,以及河川流向改變後的沉積層石塊,經過爆破打碎與碎石洗選,再去除淤泥後,就成為可當建材的砂石。
陳伸賢說,依照國內現有的技術,目前雖可以將水庫淤泥與土壤加料、再造成為建材,但因成本是河砂的兩倍高,目前難有廠商願意投資。
砂金被掠高屏溪體無完膚
高屏溪遭盜採千瘡百孔體無完膚,現場還留有砂石車輾過車痕,令人怵目驚心。(記者黃良傑攝 )
〔記者黃良傑、侯千絹、羅欣貞╱屏東報導〕高屏溪正在嗚咽飲泣!發源自玉山南端的高屏溪曾是高屏八景之一「淡溪秋月」,可是,無情的人們在她的身上壓輾挖採,留下無數坑疤滿目瘡痍,淡溪訴悲情,愁雲裡淚水潰堤,氾濫成災,人們才驚覺她的憤怒。
經濟起飛狠狠輾過高屏溪的身上,20多年前砂石價揚,不肖政商在她的身上動腦筋,河床盜採腐蝕了她的脈搏,直到她宣洩氾濫成災,奪走人們的性命,政府才正視她的存在。終於,高屏溪砂石從86年起禁採,90年成立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照顧,最好的整治之道就是禁採。
砂石業者說,高屏溪的石材品質一流,不少公共工程指定要求高屏溪石材,70、80年代,台灣經濟榮景,營建業大量推案,加上公共工程推動,砂石需求量大增,高屏溪河砂開採進入高峰期,嘉義以南的砂石需求幾乎都來自高屏溪。
高屏溪流域處處可見碎石場,盜濫採砂石猖獗,尤以里港等屏北地區最嚴重,業者超量採取情況嚴重,深及水床面下2、30米,有些業者以合法掩護非法,有些業者肆無忌憚直接盜採,甚至以採砂船超深抽取,形成眾多千瘡百孔的大峽谷,一旦發生洪水,護岸、橋墩河床刷深,嚴重威脅河防安全。
85年賀伯颱風造成里港大橋斷裂,86年省水利處下達禁採令,讓採砂業者由河砂轉往陸砂發展,盜採事件頻仍。
高屏溪管理權責87年移交給第七河川局管理,中央並成立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專人專責高屏溪流域管理,現有108位河川巡守人員,其中包含配槍警力,24小時巡查隘寮溪、旗山溪、荖濃溪、高屏溪,已收到嚇阻成效。
今年營建業回春,土方出現短缺,價格上揚,每方平均價格約350元,盜採集團又蠢蠢欲動,聯合取締小組人力反而縮水,為了「全民拚治安」,多名配槍警員調離歸建,取締小組銳減8名,究竟,是坐在冷氣房裡的官員們,未感受到高屏溪宣洩氾濫威力,還是充耳不聞溪水哭泣的聲音。
民眾嘆–採砂 國家管理
廖忠華(60歲 ):河川採砂雖然對荖濃溪上游影響較小,但我認為,砂石應該國家化,採砂由政府成立專屬部門統一處理,所採砂石集中管理,民間需要再向政府購買砂石,不但能避免黑道介入,還能平抑砂石價格,一舉數得。(記者羅欣貞 )
非法 糟蹋河川
陳榮挺(39歲 ):我從小在高屏溪上游隘寮溪畔長大,當時溪水清澈見底,一直到民國7、80年,里港大橋下游一帶突然出現數不清的砂石場,上百家設立在河道、高灘地,合法、非法混在一起,河道縮減變深被糟蹋,心痛實在難以形容。(記者羅欣貞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