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月:中國國有銀行離華爾街上市有多遠?
【大紀元9月17日訊】近幾天,最吸引眼球的中國消息是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出資16億,成為中國銀行的主要「戰略投資者」。中國國有銀行海外上市之事再度引起國際經濟界關注。
中國銀行終於與外資銀行聯姻
近幾年,在海外投資者那裡,中國國有銀行經歷了從「皇帝的女兒」到「棄兒」的跌宕起伏:2003年12月,11家國際投資銀行,包括花旗集團、JP摩根投標團、高盛公司、瑞銀華寶、摩根士丹利等一起熱情競買中國銀行壞帳,那一熱烈場面曾刺激了中國政府無窮想像,以為投資銀行買國有銀行的壞帳都如此踴躍,如果國有銀行招募股東,那更是會形成擠破頭的局面。於是經過一番秣兵厲馬,將四大國有銀行推至海外上市圈錢。但沒料想的是,去年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竟成了棄兒,眾多投資銀行都裹足不前,包括許多中國的老合夥人也不肯給面子。業界一直有說法,收購壞帳的銀行就是因為通過解剖壞帳,摸清了中國金融系統的底細,知道那是一個填不滿的無底洞,因此也就沒有投資興趣。
中國銀行經過長期尋覓,總算蘇格蘭皇家銀行願意上鉤,結束了中行兩年來尋找「戰略投資者」的行動,並為2006年上半年在香港首次公開上市鋪平了道路。這一利好消息被誇大宣傳。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新華社8月19日消息,標題就是「蘇格蘭皇家銀行斥資31億美元購入中行10%股權」,但細查內容,卻發現購買股權並非只有蘇格蘭皇家銀行一家,而是由蘇格蘭皇家銀行牽頭的一個財團將支付31億美元,這個財團的成員還包括美林(Merrill Lynch)和香港大亨李嘉誠。股權分配如下:蘇格蘭皇家銀行出資16億美元認購5.16%的股權,在中國銀行擁有一個董事席位;美林和李嘉誠共出資15億美元認購4.84%。但中國人不知道的是,該財團只承諾持股三年,交換條件是獲得中國政府一項前所未有的保證,擔保該財團的投資不受中國銀行財務突然惡化和其他風險的影響。
比較有意思的是,美林佔多少股份未列明,中國官方發佈的消息有意讓美林股份與中國政府的自家人李嘉誠攪到一起。聯想到早先市場傳聞美林欲搶做承銷商,估計其出資不會太多,主要是將公司名字借給中國銀行撐門面,讓人覺得中國銀行是「搶手貨」。至於李嘉誠出資,很容易被人看作是請自家人出面做「托兒」,委實不是光彩事,怪不得新華社發佈的消息標題要將31億資金一古腦全算在蘇格蘭皇家銀行頭上。
中國國有銀行海外上市的計畫安排
2005年是中國金融改革最為關鍵的一年,在已經過去的上半年中,圍繞著提升銀行整體競爭力,海內外上市、尋找戰略投資者、清查銀行內部的腐敗大案要案、實行問責制和資產證券化等五件大事,中國銀行業傾盡全力,為的就是製造幾件美麗外衣,遮蔽內在的百孔千瘡,以求海外上市圈錢。
在遍覓「戰略投資者」而不得的情況下,今年6月23日,中國交通銀行硬著頭皮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當日,交行股票以2.825港元報收,比2.5港元的招股價上升了13%;成交51.58億港元,位列當日成交金額榜首。當時對這一頗出意料的「利好」情況,國際投資銀行業普遍認為是沾了「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光。
其他四大銀行也正在為上市「熱身」,排定的時間表如下:
中國銀行:近幾年,中國銀行一方面實現了在香港業務的整體上市,另一方面在進行股份制改革,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上市時間預定於明年上半年。
中國建設銀行:2004年9月21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最新的上市時間表在年內。
中國工商銀行:目前股改正式啟動,注資方案已經成型。據稱今年9月底將註冊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設法與歐美金融機構接觸,洽談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事宜。
中國農業銀行:在四大國有銀行中,不良資產率最高,資本充足率最低,因此在股改上市之路上步履艱難。目前正在進行財務重組。
問題是,交通銀行是家小銀行,其胃口也不大,7億多美元而已,香港股市也還能夠承受起這只股票,而建設銀行與中國銀行共有150億以上的上市規模,必須在香港股市之外另尋出路。
尋找戰略投資者之路不平坦
按照中國國有銀行現有狀況,如果沒有外資銀行的參與與幫助(這種幫助其實主要是信用背書),想在海外上市幾乎無望,因此銀行海外上市計畫的最重要環節就是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中國政府主管金融的官員表示,希望外國戰略投資者帶來三樣東西:雄厚的資本;先進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經驗;幫助中國銀行業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當然後兩者只是陪襯,因為規定單家境外銀行的參股最多不超過總股本的20%,事實上難於參與管理。
早在今年七月初,中國銀行為尋找海外IPO的承銷商爭奪戰「升級」,會晤了有意投標該行保薦人資格的七大投行。這七家投行包括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高盛、摩根大通、雷曼兄弟、美林及瑞銀。中行海外上市預計募集金額高達50億美元,按照3%的承銷費計算,三到四家承銷商將分得1.5億美元的手續費收入。業內人士認為,中銀國際、瑞銀以及高盛有望獲得高達1.5億美元的承銷費用,而與中銀國際有過密切合作的美林也將有可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中國銀行是中國第二大銀行,在全國各地有1萬1千多家分行和支行,占中國信貸總額的12%,佔居民儲蓄市場的份額為14%。中國政府為了支持中國銀行的改革,2003年底曾注資225億美元,幫助中國銀行註銷壞帳,並準備在2006年第一季度上市。但11家外國投資銀行在爭奪承銷商資格時非常踴躍,對成為「戰略投資者」這一角色卻了無興趣。花旗銀行就是因為未能兌現在建設銀行首發前買入股權的承諾,而被取消了IPO承銷商的資格,預計損失超過8,700萬美元。
而美林此次成為「戰略投資者」,卻不肯單獨列明其出資數額,聯想到美林成為承銷商的傳聞,不由不讓人懷疑其出資意圖主要在於「拉關係」,以圖後來的合作。
從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出資經歷可以看出,中國找到這家「戰略投資者」殊非易事。就在7月底宣佈有意入股中國銀行後,該行股價下跌了5%。可能由於面臨壓力,《華爾街日報》援引熟悉該銀行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的消息說,蘇格蘭皇家銀行的主管可能會在董事會議上提出減少對中國銀行股權的認購。從最終出資比例來看,這條消息屬實。
哪些銀行願意成為「戰略投資者」?
正如筆者以前曾提到過的,外資不願意成為中國國有銀行的股東,原因有二,一是銀行的財務資訊欠缺透明度,有關中國銀行業的壞帳與各種腐敗傳聞使穩健的投資者望而卻步;二是給予外資銀行的股份數量有限,無法讓外資擁有經營決策權。
迄今為止,已有三家外資銀行成為中國國有銀行的「戰略投資者」,其中最搶眼的就是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中國的報導有時報導為「美國銀行」,還有的乾脆誤說成「花旗銀行」。
6月17日,中國建設銀行和美洲銀行在京簽署了關於戰略投資與合作的最終協議,美洲銀行將分階段投資建設銀行,最終持有股權可達19.9%,正好逼近中國對單個外資機構入股比例不超過20%的限制。這一交易是迄今為止外國公司對中國公司的最大單筆投資,建行因此成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第一家與國外戰略投資者達成協定的銀行。7月4日,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與建行簽署最終協議,成為建行第二家境外戰略投資者。通過入股10億美元,淡馬錫「買」到了建行一個董事席位。
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與蘇格蘭皇家銀行有個共同特點,即在華沒有大量業務。它們投資中國國有銀行,目的很明顯,主要是關係投資,想以資金換取在中國拓展業務的市場空間,希望借合作之「功」,獲得合作者在中國現成的分銷渠道,利用這些渠道銷售多種零售銀行服務,並提升其全球威望。
但業內人士並不看好這種戰略投資。美國斯特拉斯漢姆全球諮詢公司的研究部主任卡梅倫.費根稱蘇格蘭皇家銀行這次投資「不是戰略投資,是關係投資」,在管理上,蘇格蘭皇家銀行只擁有10%的股權,很難對中國銀行的管理和改革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對於蘇格蘭皇家銀行這些外國銀行來說,合作夥伴還是效率低下、機構龐大、官僚主義嚴重的政府分支,這就夾帶了很大的風險。你很難得到正常的投資回報。我們認為,這類投資並不是基於利潤回報的戰略投資,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關係投資,是跟中國政府建立關係,方便長期發展。」
美國的擔憂:中國集資浪潮將影響美國經濟安全
但被中國當作「圈錢天堂」的美國卻對中國心生警惕。今年下半年,一批中國國營公司準備大舉進軍美國資本市場,僅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兩家就計畫在美國資本市場上集資150億美元。針對中國方面這一「圈錢」動向,8月11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舉行聽證會,評估這股新的集資浪潮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兩位被請來作證的專家都與中國有許多業務關係。他們認為美國對中國公司的審查不應過於嚴格。前美林證券公司總經濟師斯特拉賽姆認為,美國的決策者應該相信市場的鑒別能力,不應該為中國國有企業到美國上市設置特別限制。美國蘇利文-克倫威爾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德拉梅特經手過很多中國公司的首次公開上市的業務,他在作證時暗示,他擔心美國對海外上市公司提出一些過高要求,將使美國資本市場失去一定的吸引力。
但要求嚴格審查的嗓門大得多。華盛頓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蘭克.加弗尼說,中國國營機構在美國市場上大舉集資將影響到美國國家安全。加弗尼說:「通過認購這些國有企業的股票,我們可能在資助中國製造洲際彈道導彈和阻攔我們衛星視線的太空武器,支援他們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支持他們的員警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實施對人權的遏制。通過認購這些股票,我們可能在支援他們對環境的破壞、對尋求自由的西藏人民的鎮壓,並允許他們繼續跟一些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做生意。我認為,美國的投資人如果知道認購這些股票會產生這些實際效果的話,他們絕不會購買這些股票。」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主席理查.達瑪托認為,即使只從經濟利益出發,美國投資者也應該當心這些中國國有企業的上市,「因為我們剛剛經歷過一次股市泡沫破裂,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受到科技股泡沫的欺騙。我不希望看到數以百萬的美國人因為中國公司股票泡沫再次受騙」。達瑪托表示,他特別擔心中國的銀行壞帳太多,且運作不透明,希望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風險提高警惕:「在中國金融機構準備上市集資150億美元的時候,需要對這些機構的貸款情況提出問題。我感到擔心的是,美國的投資人可能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對這些投資的風險做出有根據的決定。再有,上市的國營公司和銀行同中國軍工企業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也需要全面的審視。」
聽證會的共同主持人韋塞爾則強調,中國公司缺乏透明度是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儘管在是否應該限制中國公司進入美國資本市場這一問題上,被請來作證的兩位專家與委員會的領導人存在很大分歧,但是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對這個問題所表現出來的關注表明,美國已經對中國提高警惕。特別讓中國政府不開心的是,前共和黨國會議員考克斯最近就任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主席。考克斯1999年曾撰寫指控中國有計劃地竊取美國核機密的「考克斯報告」,因此被中國政府視之為「反華反共勢力的代表人物」。在中美關係日行日遠之際,美國政府任命考克斯擔任這一關鍵職位,用意不言自明。有考克斯這種人物把門,已經將中國大陸股市騙得山窮水盡的國有公司與壞帳纍纍的國有銀行今後在美國上市,必將面臨更嚴格的審查。
(轉自《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第199期)(//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