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魚久開不食會積毒

人氣 41

【大紀元9月16日訊】香港最近發生毒魚事件及註冊魚場名單鬧劇後,使得港人對食品危機意識加強。消費者委員會最近測試市面上的罐頭魚及吞拿魚三文治,發現若開罐後不立刻食用,魚肉中可引致食物中毒的「組胺」含量會超標。

消委會在市面上23種罐頭魚樣本,包括吞拿魚、沙丁魚、鳳尾魚、鮪魚、鯖魚等罐頭魚,發現樣本内可引致食物中毒的「組織胺」含量都遠低於國際標準。但是,一般魚罐頭開罐後在室溫環境下24小時,「組胺」含量就會大幅度增加,以至超出國際標準9倍,食用會出現「組胺」中毒,包括口部刺痛灼熱、嘔吐和出疹等現象。所以,開罐後的魚罐頭應及時食用。

根據國際標準,每千克罐頭魚的「組胺」含量不應超過2百毫克,但開罐後24小時,每克魚肉的「組胺」含量會大幅增加。所以開罐後一定要及時食用,同時也必須存放在攝氏4度以下。

「組胺」中毒可導致口部麻痺、刺痛、出汗、嘔吐及頭痛等現象,一般會在24後消退。

另外,消委會亦巡查過20間食肆,觀察處理吞拿魚三文治的方法,發現4間雪櫃的溫度高達15度,而標準溫度應該是攝氏4度以下。消委會認爲,三文治準備好後不應存放多於兩小時。◇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四川豬瘟疫情影響  香港肉類罐頭銷量增一成
組圖:泳池度盛夏
許財利:讓基隆鎖管和屏東黑鮪魚季同享盛名
菲律賓南方鮪魚季即將登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