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監測科技協助慢性病人及早發現異常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一日電)專研電腦網路系統和醫療器材整合應用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及電腦科學系教授古泰格,今天在一項研討會中指出,麻省的電腦暨人工智慧實驗室正在研究許多針對慢性病人生理狀況的監測系統,目前需解決的是軟體、資料庫、判讀系統,最終希望可以研發出有學習能力的隨身監視器。

台新金控、商業周刊、時代基金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腦暨人工智慧實驗室 (CSAIL)等單位今天不畏颱風,照常在君悅飯店舉行「智慧夥伴.未來商機─亞太創新創業論壇」,會中請來多位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的教授與會討論最新研究。

以「運用科技控制慢性病」為題發表演說的古泰格(JOHN GUTTAG)表示,慢性病人的醫療費用非常高,往往在找出病因和對症下藥的過程中不但浪費許多時間,還為了找出適合的藥物讓病人和家屬非常擔心。

在老年化的社會中,76%以上的65歲老人都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病,所以控管慢性病,提升生活品質變得非常重要,雖然醫生針對慢性病人的病歷做診斷,但投藥後發揮多少效果,是否需要調整?均有待控管、追蹤。

古泰格表示,有時候心臟病人因為氧氣無法送到肺臟而呼吸困難送到醫院,醫師也許給9到10種藥物,但往往病人的睡眠、飲食、菸酒、生活作息等情形都不同,也許病人主述不清楚,甚至可能因此給錯藥而喪命。

古泰格指出,他的實驗室中正在進行幾種慢性病人監測器的研發,希望能藉由平日監測的資料提供醫師研判,例如監測心臟病人的心跳、癲癇病人的腦波的儀器,雖然已經研發出儀器雛型,但相關配合的通訊軟體、資料庫、判讀等問題有待整合。

他說,監控癲癇病人的儀器是放在頸部左側,藉以控制神經系統,當它偵測到病人腦波快要不正常放電時,會發出刺激腦波的電流,讓病人維持正常。不過這個儀器會影響心跳速率、聲帶正常收縮,因此正在改善中。

他認為,很多研究者都想研究出最好的儀器,但未來是個人化醫療的社會,他的實驗室已經研發出有學習能力的監視器,目前已經在50位病人身上使用過,很快將進行臨床實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