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灣最新「痛苦指數」受到關注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趙婉成2005年8月8日台北報導)8月8號星期一是台灣的父親節,一群台灣勞工這天帶著孩子到內政部門口抗議政府的政策。同時,台灣的人口「痛苦指數」也受到矚目。有學者認為,痛苦指數雖然可以突顯台灣發展的負面部份,但是不足以全面反映台灣社會的經濟狀況。

*痛苦指數上半年平去年全年*

一群勞工帶著孩子到內政部抗議,抱怨養育孩子的負擔太沉重。另外,台灣行政院主計處份別在本月5號和上個月下旬公佈了台灣地區今年來的失業率和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年增率,這兩項指標的總和被人稱為「痛苦指數」。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今年1月到7月,台灣地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年增率為1.92%,而今年前半年的失業率為4.14%,「痛苦指數」達到6.6%。雖然這個數字來自於今年前半年的統計,但卻已經平了去年全年的痛苦指數。台灣聯合報在8號的評論中預期今年下半年的痛苦指數還會上升。

*表明台灣某些方面需要改進*

從字面來看,「痛苦」是一個主觀感受,但是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蕭新煌說,被人引用作為痛苦指數的指標是有政策意義的。

他說:「痛苦指標實際是客觀數據所呈現,並不是主觀的,所以數據高或者偏高,並不表示台灣人民是痛苦的,但是卻顯示指標所呈現的一些狀況需要改進。」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謝明瑞撰寫的一篇提名為《痛苦指數的省思》文章中說,影響痛苦指數的因素很多,包括國際面的衝擊以及台灣內部的政策與民間的認知。

*不代表社會全部現象*

台灣經濟研究院的陳淼博士則指出,痛苦指數是1980年代美國總統裡根為了攻擊對手卡特而發明的字眼,因此痛苦指數並非學術定義。蕭新煌教授認為,日前台灣媒體報導的痛苦指數並不能代表台灣社會的全面現象。

他說:「行政院有社會指標統計,那是用七、八十個指標才能瞭解整個台灣人民生活的全貌,所以你用這兩個指標來看,當然不必,不用以偏概全。」

蕭新煌說,事實上,台灣政府所做出的統計中也包括了許多正面的指標,不過他認為,當今台灣必須面對3大問題。

他說:「治安和污染,這兩個的確要用公共政策去改進,這有長期二、三十年的數據。這幾年的經濟狀況最近有回升,過去最痛苦大概是3年前吧。最近這5年來台灣的經濟狀況讓人感覺到是個問題,5年前沒有這個主觀感受,事實上客觀也是如此。」

台北市一位出租車司機劉先生也提出了經濟問題。他說,這幾年不少失業的人投入開出租車的行業,競爭結果使他的開車收入日漸下降。不過,他也看到人們的素質有所提升,人們越來越懂得尊重別人,也對環境和社區有更多的意識和責任感。

劉先生說,他很難說自己對痛苦指數的感受,不過他對未來抱有期待。他說:「我們最希望的現在保持和平,不要有戰爭。我們的希望是兩岸和平,大家可以來來往往。」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