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曉因果】行善積德 子孫富貴
【大紀元8月6日訊】明末的時候,安徽省桐城地方有一個張老員外,心存慈善,喜歡施捨。
有一年,遇到荒收,米價上漲,一些狡猾奸詐的商人看到這個情形,反而把米糧囤積起來,不肯出售,在老百姓中引起了大恐慌。官員向朝廷報告災情也不能立見施行,一直沒有得到回復和撥糧。
張老員外看到這個情形,很是憂急。他家裏有存米萬石,這時便自動的舉行平粜,照市減價出售,為的是讓百姓們有米吃。每人每日,限購一升,以防奸人套買圖利。大家聽了這個消息,當然是歡喜若狂。
張老員外又想到一般貧苦的人,沒有錢買米,仍然在挨餓,於是,他又辦了一個施粥廠。受施的人隔天領餐券,統計了人數,煮著大量的粥,按照餐券發送。一日三餐,每餐白粥一大碗,鹹菜一小碟。許多人空著肚子來,吃得飽飽的回去。大家都稱頌張老員外是個活菩薩,而員外卻很謙虛地說:“荒年米價貴,減半出售已和平時全價相等,所以我也沒有甚麼損失,至於施粥,也所費有限,只要大家都有飯吃,我就覺得很安慰了。”
張老員外不斷地平粜施粥,家裏的錢也漸漸用完了,但是,荒收的現象不可能馬上平復,做善事當然不能半途中止,因此老員外心裏十分焦急,他想:我這時候如果把救濟的事停了,一般貧民就會有餓死的可能,那我當初的救濟不就等於白費了嗎?救人須救到底,現在我還有一部份家產,何不變賣了家產,繼續救濟鄉里才是!想定了主意,張老員外便去和夫人商量。
他的夫人也是十分賢德的,聽了他的話,非常贊成,並且說:“積存產業給子孫,如果不是積德,萬一子孫不成才、沒出息,就算是金山銀山也會用盡,如果積德給子孫,雖沒有留家產給他們,但將來子孫好,還是會富裕起來的!田地房屋,就由相公作主變賣,我也有許多珠寶首飾也一起賣了吧!”員外稱讚道:“夫人的話,說得真有理!”於是兩人變賣產業,繼續善事,直到飢荒的現象消除了才停止。
張老員外過世後,到了第五代子孫張英,做到了宰相之職,張英的兒子張廷玉,也繼續著父親的職位,子孫也累代顯榮,時享官祿。人們都說,這是老員外救濟鄉里的人所積的德啊!才能讓世代的子孫,享受祖先福份。
【明慧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