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能成為中國的教育中心?
【大紀元8月4日訊】(BBC特約撰稿人 曹景行香港報導) 在中國大陸,已有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風光過。
不久前香港大學在中國大陸招收了250名考生,但引來南北媒體高度關注的,卻是它同時把11名面試表現不佳的「 高考狀元」拒之門外。
校方的理由是港大對申請人的成績與面試表現同等重視,以免出現『高分低能』學生。
一時間,大陸的眾多評論人士對香港大學的做法大加讚揚,更以此來反襯中國大陸飽受詬病的「應試教育」。廣州的《南方都市報》就說:「它讓我們看到,應試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佼佼者,在素質教育體制下可能門都進不了」。
大陸學生數量增加
香港大學是不是所謂「素質教育」的典範,可以另當別論,但這件事情表明香港大學在大陸許多人心目中的地位,至少不低於清華和北大。
香港有8所大學,由於本地人才資源有限,10多年前就開始招收來自中國大陸的碩士生和博士生,而且逐年增加,尤其是讀理工科的。招收本科生則是最近5、6年的事情,最初由香港馬會每年提供數10個名額獎學金,吸引了一批中國名牌大學的頂尖學生。
我曾不止一次勸說大陸朋友的子女放棄已被本地名校錄取的機會,轉來香港就讀。他們也很爭氣,不用一個學期就叫香港同學刮目相看。
這兩年香港的大學又開始招收來自大陸的自費本科生,總共人數由幾十增加到今年的幾百上千,每年學費加上生活費要十萬港幣左右,報名者仍然眾多。
不久前我在山東省首府濟南市,就在所住的酒店中遇上香港科技大學舉辦招生介紹活動。如此發展下去,香港有沒有可能如理工大學陳文鴻博士所建議的那樣,變成中國的教育中心呢?
恐怕不行。最直接的原因是香港高等教育總體規模太小,根本不能同北京、西安或者上海等地相比,甚至比廣州也差許多。
但另一方面,香港的大學確實可以而且應該招收更多來自大陸的學生。因為大陸方面有強烈的需求,而香港方面則有此能力和吸引力,更可由此而緩解香港持續已久的「人才荒」。
外出留學在中國大陸早就成為風氣,香港的大學只是礙於兩大障礙,一直無法向大陸學生敞開大門。首先因為香港的大學得到政府大量資助,如果到香港以外招收學生,就會被指責為用香港納稅人的錢補貼「外人」。
幾年前香港一位大學校長就告訴我,全香港的大學共有3千名博士教授、講師,實力雄厚,卻只能夠在這麼個小地方招生,把自己困死,教育品質也越來越差,連許多香港的優秀學生都紛紛外出求學,而不願進本地的大學。
解決辦法實際很簡單,向境外學生(包括大陸學生)按照實際成本多收學費就是了,這樣不僅可以不補貼,還能夠增加大學收入﹔香港今天終於這麼做了,只是晚了很多年。
再就是香港在英國人統治時期後期,就嚴格限制大陸人士移入﹔今天特區政府仍然沿襲這樣的政策,來自大陸的學生畢業後一般不能留在香港直接就業。近年來情況有所改變,那些享受馬會獎學金的大陸學生,畢業後只要得到香港公司聘用,都可以獲准居留和就業,而且工資不低。
但自費來香港讀書的大陸學生,今後能不能得到同樣待遇,港府還沒有給個明確的「說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了,香港的大學對大陸學生的吸引力就會更大。
從香港的長遠利益來看,當然應該鼓勵他們留下來。問題是一旦這樣的人數多了,或者香港本地學生找工作越來越難了,一定會冒出「大陸人搶走香港人飯碗」的說法,更可能被反對派政客用來大做文章。
實際上,香港新一代的年輕人越是「困守孤島」,就越沒有競爭力﹔只有到了香港的大學生不怕大陸學生來搶飯碗,更有勇氣和能力到大陸去搶飯碗,香港的大學體系才有可能突破當前的困境。在此之前,香港要在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只是空談。(//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