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中元習俗 拜過月有看頭
【大紀元8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三十日電)每年農曆七月是傳統宗教習俗的「中元節」,整月都有民眾祭拜。除七月十五中元節要祭拜「好兄弟」外,澎湖地區還有「拜過月」的普渡儀式,但因為地方區域和特性不同,因此普渡又分「公普」和「私普」兩種。
對於傳統宗教民俗專精的高姓耆老指出,兩者目的相同,都希望放假一月的「好兄弟」們「收假」之前享用美食供品,中元節一過,按規矩回到幽冥界,不要騷擾人間,讓人間不平安,其實是華人一種「仁厚」表現。
高姓耆老說,農曆七月整個月稱做中元節,來自過去曆法分上中下元,俗信中元節為道教天、地、水等三界公的「地官」生日,因此,在幽冥界的好兄弟可以放假到人間,因此整個七月又稱鬼月。而普渡祭拜好兄弟等科儀其實具有相當的感情與純樸風氣,也具有回饋感恩的意義。
高姓耆老進一步指出,中元普渡祭拜時間約略從月初開鬼門到中旬十五日中元節「正」日」,延續到月底的「拜過月」,澎湖地區分「公普」和「私普」兩種,其中廟宇主持的普渡科儀屬於「公普」,而條街一起辦理「街普」也屬同類型「公普」,至於「私普」則是每戶人家各自設香案獻供品加以祭拜。不論如何都是希望這些好兄弟「假期結束」前享用大餐,而後按規矩回到幽冥界,不要逗留凡間干擾人們生活。
高姓耆老也表示,澎湖馬公地區還有一個風俗是指,城隍爺燮理陰陽,因此,月初「放」;觀音亭的觀音大士慈航普渡,因此月尾「收」。兩者各司其分也算是神界趣談。另外在「公普」時辦理法會,還需要「放焰口」的儀式,據說,俗信鬼魂一張口喉嚨就像火一樣燒灼痛苦,因此,要先施予經咒甘露水後才能吃東西,十分有趣,也展現華人仁厚的一面。
相關文章